第十四章 太后召见,直球破局
第十四章 太后召见,直球破局 (第1/2页)宫宴的华美余韵还未在京城茶楼酒肆间散去,翌日清晨,一道来自慈宁宫的懿旨便如同冰水泼面,送到了夜王府。
太后召见夜王妃携小世子入宫。
旨意来得又快又急,透着不容拒绝的威压。
凌烨此刻正在书房与心腹议事,闻讯立刻赶回墨韵堂,眉宇间凝着寒霜:“本王与你同去。”
传旨太监却是太后心腹,皮笑肉不笑地躬身:“王爷恕罪,太后娘娘思念小世子心切,只想与王妃娘娘说些体己话儿,王爷去了,反倒拘束了。娘娘说了,晌午前必定让王妃世子安然回府。”
这话软中带硬,直接将凌烨挡了回去。
凌烨脸色一沉,刚要发作,云舒却轻轻拉住了他的衣袖。
她今日穿了一身湖蓝色绣银线玉兰的宫装,清新淡雅,并未刻意打扮,却越发显得肌肤如玉,气质出尘。她抬头看向凌烨,眼神平静,唇角甚至带着一丝极淡的、安抚的笑意:“王爷放心,太后娘娘慈爱,不过是召去看看孩子,臣妾去去便回。”
她暗中捏了捏凌烨的手心,示意他稍安勿躁。
凌烨对上她沉静的目光,心中的焦躁奇异地平复了些许。他反手握住她的手,用力一握,低声道:“一切小心。本王在宫门外等你。”
这便是若到时不见人出来,他便要闯宫的意思了。
云舒心中一暖,点了点头:“好。”
慈宁宫。
檀香袅袅,气氛却远比佛堂更为凝重压抑。
太后并未端坐主位,而是坐在窗下的紫檀木雕花榻上,穿着暗紫色绣金凤宫装,戴着翡翠抹额,手里慢悠悠地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她面容保养得宜,看上去慈眉善目,唯有那双微微下垂的眼睛里,偶尔掠过一丝精明的算计。
云舒抱着宸儿,依礼下拜:“臣妇云舒携子凌宸,参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姿态恭顺,无可挑剔。
“起来吧,坐。”太后声音温和,目光却如同探照灯般在云舒和宸儿身上来回扫视,“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昨日宫宴离得远,都没看清。”
云舒依言抬头,神色坦然。
太后打量片刻,笑了笑:“模样倒是周正,比传闻中强上不少。难怪能迷得烨儿不顾礼法,硬要将你从冷院里扶正。”
开场便是下马威,直指云舒出身不正,靠美色惑人。
若是寻常女子,早已吓得跪地请罪。
云舒却只是微微垂眸,语气平稳无波:“太后娘娘谬赞。王爷垂怜,是臣妾与世子的福分。并非臣妾有何过人之处,只是王爷仁厚,念及旧情,不忍血脉流落在外罢了。”
她四两拨千斤,把重点拉回到“王爷仁厚”和“血脉”上,暗示自己地位名正言顺。
太后眼底冷光一闪,面上笑容不变,目光转向她怀中的宸儿:“这就是哀家那小孙孙?抱近些让哀家看看。可怜见的,听说在冷院那种地方出生,身子骨弱得很?”
她伸出手,长长的鎏金护甲闪烁着冷光,就要去碰宸儿的脸。
就在那冰冷的护甲即将触碰到宸儿柔嫩皮肤的瞬间——
“哇——!”原本乖巧安静的宸儿突然爆发出极其响亮尖锐的哭声,小身子猛地向后一仰,拼命往母亲怀里躲,哭得小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仿佛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和伤害!
云舒立刻后退一步,将宸儿紧紧护在怀里,一边轻拍安抚,一边抬头看向太后,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慌和歉意,语气却不容置疑:“太后娘娘恕罪!世子年幼,从未见过如此……威仪赫赫的长辈,许是被娘娘的凤威和这护甲金光惊着了!这孩子自小敏感,受不得半点惊吓。”
她这话,既解释了宸儿哭闹的原因(你太凶太闪吓着孩子了),又暗暗点出孩子“敏感体弱”是事实,但原因是“受惊吓”,而非先天不足或血统有问题。
太后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笑容彻底挂不住了,变得阴沉难看。她身边的嬷嬷立刻厉声喝道:“放肆!太后娘娘一片慈爱之心,王妃岂可曲解!”
云舒立刻抱着孩子跪下,声音却清晰坚定,带着一丝委屈:“臣妇不敢!臣妇只是实话实说!世子确实易受惊吓,昨日宫宴陛下欲抱,世子亦是如此反应。王爷特意嘱咐,需静心将养,万万不能再受惊扰了!若冲撞了太后娘娘,皆是臣妇照看不周之罪,请太后娘娘责罚!”
她再次抬出皇帝和凌烨,直接把太后可能的责难堵死!还点明皇帝抱孩子也这样,你太后难道比皇帝还尊贵?
太后被噎得胸口起伏,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她本想借机挑刺,甚至想以“孩子体弱受惊”为由,再提延迟册封之事,却被云舒先发制人,倒打一耙,反而显得她这个祖母不顾孩子身体,刻意惊吓幼孙!
好个牙尖嘴利的贱人!
太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收回手,冷声道:“起来吧。既然孩子如此娇弱,就好生养着。只是……”
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皇室血脉,关乎国本,不容有失,更不容混淆。哀家听闻,这孩子是在烨儿‘阵亡’期间怀上的?这时间,未免有些巧合了。哀家也是担心皇室声誉,担心烨儿被蒙蔽,这才多问几句。你可有何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