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警方的发现
第三十五章 警方的发现 (第1/2页)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办公区,深夜依旧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咖啡味、打印纸的微涩气味,以及一种无形却挥之不去的紧绷感。电脑主机低沉的嗡鸣、键盘急促的敲击声、以及偶尔压低的通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为追缉真相而奏响的夜曲。
支队长张九黎双臂抱胸,站在技术科一名年轻警员的身后,眉头紧锁,目光如鹰隼般盯着眼前不断滚动的数据流。他的下巴绷得很紧,连日奔波和熬夜在他眼底刻下了深深的阴影,但那双眼睛却锐利依旧,不见丝毫疲态,只有一种近乎执拗的专注。
“张队,‘光影设计工作室’的工商注册和表面资金流水查完了,干净得过分。”技术警员小陈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指着屏幕上一份简洁得近乎简陋的报表,“注册法人是个查无此人的虚拟身份,注册资本极低,税务申报几乎为零,常规对公账户往来稀少,且大多是小额试探性的交易,完全不符合其能承接宏宇、星辉这等大型商业楼宇内部施工项目的实力。”
“空壳公司。”张九黎声音低沉,毫不意外,“继续挖。所有关联账户,包括注册人、股东、甚至其远房亲戚的私人账户,近三年的流水,一笔都不要放过!重点查境外资金往来和无法说明来源的大额现金存取。”
“明白!”小陈深吸一口气,手指再次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屏幕上的指令行飞速跳动,接入更庞大的金融数据系统和跨境资金监测平台。调查进入了更深处、也更敏感的地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办公室墙上的时钟指针悄然滑过凌晨两点。
突然,小陈的动作猛地停住,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瞪大了些:“张队,有发现!”
张九黎立刻俯身靠近:“怎么?”
“你看这里!”小陈快速调出几个经过复杂关联分析后凸显出的账户,“我们追踪到注册人一个几乎废弃不用的旧银行卡号,近半年有数次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极其隐蔽的小额资金归集,最终都汇向一个境外收款账户!”
屏幕上,一条条资金流转路径被高亮标注出来,它们如同狡猾的泥鳅,在复杂的金融网络里几经辗转,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地——
“收款方是……一家注册在泰国曼谷的贸易公司,名为‘金象环球商贸有限公司’。”小陈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而且,这些汇款备注极其模糊,多是‘服务费’、‘咨询费’,金额不大,但频率和模式很固定。”
“暹罗?曼谷?”张九黎眼中寒光一闪,立刻联想到陈玄提供的、关于南洋邪术符号以及阿箬提及的协会赵副会长与南洋商人往来密切的线索。“查这家‘金象环球’的底细!”
技术科的另一名同事立刻接手,利用经侦部门的外部协查渠道和国际商业数据库查询权限,开始追踪这家远在曼谷的公司。
等待反馈的间隙,张九黎内心的疑云愈发浓重。一个在国内用空壳身份注册、行事诡秘的“光影设计”,其资金竟然与一家东南亚贸易公司存在隐蔽联系?这绝非寻常商业行为。
几分钟后,查询结果反馈回来,结果令人心惊。
“张队,这家‘金象环球商贸’的注册信息同样可疑。”负责查询的警员语速加快,“注册地址是曼谷某写字楼的一个共享办公位,宣称的经营范围很杂,从农产品出口到电子元件进口都有,但实际缴纳的资本金极低,且根据有限的公开信息显示,其公司背景复杂,疑似与当地某些有灰色产业背景的财团有间接关联。”
他调出一些经过翻译和整理的信息片段:“更重要的是,国际商业数据库的风险评估模块对其标注了‘**险’提示,怀疑其实际从事的业务可能与注册内容不符,存在洗钱或为非法交易提供通道的嫌疑。有零星未经证实的线索提及,该公司可能深度参与东南亚地区的一些‘灰色产业’网络。”
灰色产业!
这个词让张九黎的脊背瞬间窜起一股寒意。他立刻想到近期一些关于东南亚地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甚至更黑暗的人口与器官贩卖的新闻报道。难道……“光影设计”以及其背后在宏宇、星辉大厦布置镜阵、使用南洋邪术的势力,竟然与跨境灰色产业有牵连?!
“能不能查到‘金象环球’更具体的资金流向?它接收的这些‘服务费’最终去了哪里?”张九黎追问,声音不由自主地压低,仿佛怕惊动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庞然大物。
技术同事面露难色:“张队,跨境资金追踪难度极大,尤其是这种疑似刻意规避监管的账户。需要启动更高层级的国际警务协作程序,而且耗时很长。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它接收来自‘光影设计’关联账户资金的这一层链路,再往后的流向……就被很好地隐藏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