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协会来访
第十八章 协会来访 (第1/2页)午后的玄机茶馆,依旧沉浸在它固有的静谧之中。檀香袅袅,茶香淡淡,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深色地板上投下温暖却略显疏离的光斑。陈玄坐在柜台后,手中捧着一卷古籍,目光却并未真正落在书页上。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微凉的纸张边缘,脑海中仍在反复推敲着“南洋符号”与苗女阿箬那讳莫如深的态度。左眼深处那熟悉的、细微却执拗的刺痛感,如同永不熄灭的余烬,时刻提醒着他已深陷怎样的漩涡。
就在这时,茶馆门口那串许久未响的铜铃,忽然发出了清脆却略显突兀的叮当声。
陈玄抬起头。
来人是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的男子,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香云纱中式褂衫,手腕上戴着一串油光水亮的沉香木珠,面容白净,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嘴角噙着一抹看似温和却略显公式化的微笑。他步履从容地走进茶馆,目光迅速而老练地扫视了一圈店内的陈设,最终落在陈玄身上。
“请问,是陈玄陈先生吗?”男子开口,声音温和,吐字清晰,带着一种经过修饰的圆润感。
“正是。先生是?”陈玄放下书卷,站起身,脸上挂起招待客人时惯有的、略显疏离的温和。他敏锐地察觉到,此人身上并无寻常茶客的闲适之气,反而透着一种目的明确的审视感。
男子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名片夹,抽出一张质地厚实的米白色名片,双手递了过来:“敝姓赵,赵启明。忝为滨海市传统文化研究与风水协会的副会长。久闻陈先生茶馆雅致,今日特来拜会,叨扰了。”
陈玄接过名片。名片设计得古雅而不失现代感,抬头确实印着“滨海市传统文化研究与风水协会”的字样,下方是“副会长赵启明”的头衔以及一串联系电话,还有一个协会的篆体logo。一切看起来都十分“正规”。
“赵会长,幸会。请坐。”陈玄引他在窗边的茶桌旁坐下,熟练地开始烫杯温壶,心下却暗自警惕。风水协会?他从未与这类组织打过交道,也从未听说过这位赵副会长。在此案调查进入关键阶段,尤其是刚刚触及“南洋邪术”线索的敏感时刻,这样一位人物的突然造访,绝非巧合。
“陈先生这茶馆,闹中取静,格局清雅,气息宁和,真是个好地方。”赵启明端起陈玄递来的茶杯,轻轻嗅了嗅茶香,并未立刻饮用,而是先夸赞了一番,言语间俨然一副行家口吻,“尤其这窗棂的朝向和室内的气流走向,看似随意,实则暗合藏风聚气之理,陈先生定然是深谙此道啊。”
“赵会长过奖了,不过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习惯,随意布置,勉强糊口而已。”陈玄语气平淡,不接对方试探的话茬,转而直接问道,“赵会长今日光临寒舍,不知有何指教?”
赵启明呵呵一笑,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镜片后的目光显得更加专注:“指教不敢当。只是近来,协会听到一些风声,似乎与陈先生您……略有牵扯。出于对同行道友的关切,也是出于维护行业秩序的责任,赵某特来了解一下情况。”
“风声?”陈玄面色不变,“我这小小茶馆,能有什么风声能惊动协会?”
“陈先生过谦了。”赵启明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压低了些声音,“听说,陈先生近日似乎在协助警方,调查几起……颇为蹊跷的事件?其中似乎还涉及了一些,嗯……风水布局上的争议?”
他刻意加重了“风水布局”四个字,目光紧紧盯着陈玄的反应。
陈玄心中了然,对方果然是为宏宇大厦和星辉大厦的案子而来。他不动声色地为自己也斟了杯茶:“协助警方谈不上。只是张九黎队长碰巧遇到些难题,其中有些细节涉及老辈人传下来的老讲究,找我问问看法,提供点民俗参考罢了。怎么,这也惊动了协会?”
“民俗参考……”赵启明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意味深长地点点头,“陈先生这个说法很妥当,很妥当。确实,很多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往往可以用古老的民俗智慧来解读。”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略显凝重:“不过,陈先生,有些事,一旦牵扯过深,尤其是与官非扯上关系,往往就容易变味。风水相术,本是老祖宗留下的环境哲学、天人感应之学,旨在趋吉避凶,调和阴阳。但若被外人,特别是执法机构,误读、曲解,甚至冠以‘迷信’、‘害人’的名头,那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声誉,可是巨大的打击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