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998年的疑点
第17章:1998年的疑点 (第2/2页)苏婉的嘴角扯出一个勉强的笑容,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你爷爷这辈子不容易,受了很多苦,你以后要好好继承他的事业,别让他失望。”她说这句话时,语气格外沉重,眼神里还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像是愧疚,又像是担忧。
苏婉离开后,林舒瑶重新打开论坛帖子,却发现刚才的页面已经无法加载,显示“该帖子已被删除或不存在”。她心里一紧,难道是有人发现了她在查这件事,故意删除了线索?是父亲?苏婉?还是张管家?
她不甘心,又换了几个搜索引擎,尝试寻找与兴盛玩具厂火灾相关的信息,却再也找不到任何痕迹。仿佛刚才看到的帖子只是她的幻觉,那场火灾、张兰的存在,都被一层无形的网笼罩着,让人无法触碰。
林舒瑶关掉电脑,走到书桌前,将半张照片、日记和历史资料册放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这些物品上,却驱散不了她心里的疑云——
疑点一:1998年林氏集团突然获得大笔资金收购三家工厂,资金来源不明,且资料里刻意隐瞒兴盛玩具厂的细节,这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疑点二:兴盛玩具厂火灾发生后,原老板失踪,员工安置费由匿名账户发放,祖父作为收购方,为什么不愿公开身份?火灾真的是意外吗?
疑点三:张兰作为工厂创始人的女儿,在火灾现场出现,之后却离奇失踪,她的家人为什么突然撤回赔偿诉求?她和婴儿的下落到底是什么?
疑点四:父亲对1998年的事避而不谈,甚至情绪激动;苏婉眼神躲闪,行为反常;张管家多次警告“少问为好”,他们到底在隐瞒什么?难道他们都参与了当年的事?
这些疑点像一个个问号,在她脑海里盘旋,让她越来越确定,祖父当年的“腾飞”,是建立在某个秘密甚至牺牲之上的。而这个秘密的核心,很可能就是张兰和那个婴儿。
她拿起日记,翻开之前找到的被划掉的字句:“她哭了整夜,说要带孩子走”“钱能解决吗?我问自己”“不能让他们找到这里”。结合论坛帖子里的信息,她仿佛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火灾后,张兰抱着婴儿找到祖父,想要一个说法,甚至可能知道火灾的真相,祖父用金钱安抚她,却又担心她泄露秘密,所以将她“安置”在某个地方,不让“他们”找到。
“他们是谁?是张兰的家人,还是调查火灾的人?”林舒瑶的心里又多了一个疑问。她想起照片背面的“未尽之诺”,祖父当年许下的承诺,是不是让张兰保守秘密,给她和孩子一个安稳的生活,却最终没有兑现?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历史资料册里夹着一张小小的便签纸,是父亲的字迹,上面写着“老陈,1998.7.25,城东仓库”。“老陈”?这不是她在书房找到的便签纸上提到的“与老陈谈工厂事宜”的老陈吗?7月25日,正好是收购兴盛玩具厂后的第五天,城东仓库又是什么地方?
林舒瑶的眼前一亮,这或许是一条新的线索。她赶紧拿出手机,搜索“1998城东仓库林氏集团”,找到一条1998年的土地出让公告,上面写着:“城东工业区仓库地块,于1998年7月25日出让给林氏集团,用途为仓储。”
“7月25日,老陈,城东仓库……”林舒瑶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推测祖父当年可能在城东仓库与老陈见面,谈论的或许就是兴盛玩具厂的善后事宜,比如张兰的安置、员工的赔偿,甚至是火灾的真相。
她决定明天生日宴结束后,去城东仓库看看。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仓库很可能已经被拆迁或改造,但或许能找到一些当年的痕迹。
林舒瑶将便签纸夹回资料册,重新整理好这些物品,锁进书桌暗格。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老宅,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既希望尽快揭开真相,还张兰和婴儿一个公道,又害怕真相太过残酷,会毁掉整个林家,让父亲和苏婉陷入绝境。
但她已经没有退路了。从她偷进书房,找到这些秘密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要走下去。无论是为了那些被掩盖的真相,还是为了自己心里的那份执念,她都必须查清199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晚饭时,林舒瑶装作随意地问父亲:“爸,城东工业区的仓库是咱们家的吗?我今天看资料,发现1998年爷爷买过那里的地。”
林正宏夹菜的手顿了一下,眼神瞬间变得警惕:“你看那些没用的资料干什么?仓库早就租出去了,现在跟集团没什么关系。瑶瑶,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别总翻过去的东西,好好准备明天的生日宴。”
父亲的反应再次印证了她的猜测——城东仓库一定藏着当年的秘密。林舒瑶没有再追问,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心里却已经做好了决定:明天,她一定要去那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