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组建商队
第286章 组建商队 (第2/2页)喜得是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走出这大山,去看看芦花镇以外的世界,忧的是她们半辈子都围着灶台和男人孩子,不晓得自己去商队里能干什么?
但即使心有戚戚,依旧不耽搁芦花镇的男男女女们踊跃报名,他们如今已经有了一个习惯,那便是只要是乡主下的命令,那必定是对他们芦花镇好的,众人只需要按照乡主的指令走就是了。
崔清漪瞧了瞧报名的人员名单,让人去学堂将年纪超过十二三岁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找了过来。
崔清漪在芦花镇建起学堂,聘了夫子给他们教学,但她对这些孩子的期望从来不是能够科举入仕,农夫与蛇对崔清漪来讲可不仅仅只是寓言故事,而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她在芦花镇杀了人,即使那些人在她看来罪有应得。
她也不会小看任何一个人,谁能保证如今这些看起来天真烂漫,人畜无害的孩子若是真的有一天手握权力,不会对她现如今的所作所为发难。
有时候想想按照大晋的科举制度,穷人家的孩子其实很难在为官这条路上走很远,有些即便是学问出众却也连科举的门槛都摸不着,对这些孩子的防备让崔清漪觉得自己杞人忧天,可若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呢?
张夫子没有对崔清漪将学堂里年长的孩子挑出去送进商队有什么异议,即便他在这半年的教学时间里发现了一两个聪明伶俐的。
这些孩子的爹娘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乡主组建商队,今后商队要带着厂房生产出来的东西出去做生意,这对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
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家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也是因为乡主来了他们才能舒舒服服的坐在学堂里读书识字,若不然早该下地干活给家中减轻负担了。
如今乡主好不容易松了口,让这些孩子进了商队,今后赚了银子补贴家用也是极好的。
孩子们自己也没什么必须留下来读书的想法,芦花镇如今日新月异,商队又是他们从前无比羡慕的存在,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比起坐在学堂里看无聊的书本,跟着商队出去见识世面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
这些孩子们被崔清漪聚集起来,交给专人培训,按照崔清漪的想法今后便负责商队的对外沟通,等着芦花镇的商业稳定下来,这些孩子也可以慢慢培养成管事。
孩子们接受培训的时间,被选进商队的大人们也没闲着。
芦花镇闭塞,从前一年到头连外人都没几个,这样环境下除了那些喜欢做坏事的,大多数人性格里都有畏惧腼腆羞怯的一面,崔清漪可不希望芦花镇的商队第一次亮相就给外界留下土包子的印象。
她对商队的最低要求是,等出去了不会的可以慢慢看慢慢学,但大大方方一定是芦花镇商队的基调。
王小钱得知崔清漪出面替芦花镇租赁城外集市货栈的时候心里跟猫抓似的,不光东平县城里的商人好奇崔清漪到底在芦花镇搞出了什么名堂,王小钱也好奇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