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长途贩运,商海浮沉
第三十八章 长途贩运,商海浮沉 (第2/2页)最终,在一家人的努力下,一多半白菜总算卖了出去,剩下的一少半因为腐烂严重,只能扔掉,甚至送人都没人要,只有极少一部分被留着自己吃。等到算账的时候,肖顾才发现,抛去购买白菜的本钱和长途运输的运费,几乎没剩下多少利润,这一趟忙碌下来,不过是混了个“瞎忙活”的名头。回顾这次蔬菜贩运,肖何心里满是懊悔,他清楚地意识到,这次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事先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犯了急功近利、轻率冒进的错误,更没有准确预估市场的实际需求量,这些教训,都被他深深记在了心里。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肖家人停下尝试的脚步。自此以后,肖何又陆续做了好几次长途贩运的买卖,其中投入最大、动用资源最多、参与人员最广、影响最大且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便是长途贩运大米,而这次生意的主要组织者,是肖何的另一个儿子肖建。
自从上次肖顾往南方贩运大白菜后,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的肖建就认定了长途贩运这条“发财路”。他觉得只要选对商品、找对销路,就能赚大钱。于是,他开始四处联络人脉,首先找到了本村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几人凑在一起,聊起了贩运生意的想法,一拍即合。随后,肖建又主动联系上了远在信阳的二表姐夫,邀请他一起加入,共同商量“发财大计”。
巧合的是,肖建的妹妹肖琴当时已经结婚,她的丈夫正好在粮管所工作,这无疑为贩运大米提供了便利条件。“有粮管所的人帮忙,咱们进货就方便多了,价格也能拿到优惠!”肖建兴奋地对合伙人说道,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所有条件似乎都已具备,一场看似前景光明的大米贩运生意就此拉开了序幕。
很快,肖建便带着货车来到了妹夫所在的粮管所,凭借着妹夫的关系,顺利地赊出了一车大米。作为担保人,肖琴的丈夫自然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他再三叮嘱肖建,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确保大米安全运到目的地。肖建满口答应,带着几个伙计和满满一车大米,浩浩荡荡地朝着北方的邯郸出发。
货车一路向北行驶,途经河南省光山县时,遇到了一段陡峭的山坡。由于上坡时车速减慢,车身也变得有些颠簸。就在这时,一个常年在公路上伺机作案的扒车贼盯上了这辆装满大米的货车。他趁着司机专注开车、其他人放松警惕的间隙,悄悄爬上了货车尾部,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划破了篷布,迅速掀下去两袋大米,然后趁着夜色溜之大吉。当时,车上的人都没有察觉异常,直到货车抵达邯郸,开始卸车时,肖建才发现篷布有破损,大米少了两袋。
卸完车后,肖建把伙计们召集到一起,说起了路上车子被盗的事情。可在提及受损情况时,肖建却动起了歪心思,他故意把受损的两袋大米说成了八袋,想借此多摊一些损失,减少自己的投入。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货车一回到邯郸,其他伙计就已经从司机口中得知了真实的受损情况。
合作的基础本就是相互坦诚、相互信任,可肖建的这种做法,无疑打破了这份信任。伙计们心里都清楚事情的真相,面对肖建的谎言,他们没有当场争辩,只是心里已经有了退出的念头。“连这点小事都要撒谎,以后要是遇到更大的问题,还不知道他会怎么做,这样的合作根本没法继续下去。”伙计们私下里议论着,随后纷纷向肖建提出了退出的要求。
肖建看着大家坚决的态度,知道自己的谎言已经被识破,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伙计们的要求,并给他们退还了本金。就这样,原本热闹的合伙团队瞬间解散,最后只剩下肖建、肖琴以及信阳的二表姐夫三个人继续参与这笔大米生意。
大米运到邯郸后,肖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仓库,便把主意打到了弟弟肖兴身上。肖建便跟肖兴商量,把他新盖的小屋和刚盖好的新房的空地都当成粮食仓库,还承诺每月给肖兴100元房租。
后续的日子里,肖建为了赚钱,还做出了不少糊涂事。他在大米生意的经营中,不断暴露出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不仅与合伙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还在生意决策上频频出错。肖建的发财之路到底能走多远?他能否吸取之前的教训,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这些疑问,都成了萦绕在肖家人心头的悬念,也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只能拭目以待接下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