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再次出击
第66章 再次出击 (第2/2页)真的是等的花儿都谢了啊……
丑时初。
从易州往涿州运送粮草的官道旁。
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坐在地上,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心腹幕僚关切道:“明公,要不您睡会儿吧,有事属下会叫醒您的……”
韩通揉了揉眼睛,看向同样犯困的幕僚,叹了口气,道:“得了吧,你说不定比我还先睡着!”
幕僚一时语塞,叹了口气,转而说道:
“明公,你说我们已经连续在此埋伏了十多天了,敌人都没有出现,这真的有意义吗?”
“涿州那一战,张点检出了不少风头,甚至还捞了个舍命救太子的功劳。”
“可您呢?”
“作为太子爷的心腹……”
韩通打断道:“不是心腹,是腰胆,比心腹更重要!”
幕僚无奈地摇了摇头:“好吧,是腰胆!”
“可您这个腰胆从一开始就被太子安排在此处,不仅涿州之战,您一点功劳都没捞着!”
“而且还每天晚上都要在此埋伏……”
韩通狠狠瞪了眼幕僚:“怎么,是不是忘了我上次说的话?”
幕僚愣了愣:“什么话?”
韩通正色道:“本将军再说一遍,这是最后一遍!”
“记住了,质疑本将军可以,质疑太子,死!”
幕僚当即闭嘴!
韩通看了眼幕僚,暗自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他也很不理解太子为何非要将运粮的时间改在丑时。
虽然这里的确是个很好的埋伏地点,但问题是自从上次涿州一战,这么长时间以来,幽州那群辽贼一点动静儿都没有……
当然,不解归不解,但身为太子腰胆的他是绝不会质疑太子的决定的……
这就是“腰胆”的自我修养!
不多时,就在他正打第二个哈欠的时候。
一道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将军,太子殿下让人送来急报,说是幽州的辽军出动了……”
闻言,韩通顿时瞪大了眼睛,站了起来,困意全无:
“你确定?”
接过急报一看,韩通顿时激动地大笑了出来:
“直娘贼!”
“你们这帮辽狗总算是出动了!”
“老子就说嘛,太子爷神机妙算,怎么可能会出错……”
想到此,当即大喝一声:
“众将听令!”
“速整部伍,准备接战……”
一旁的幕僚愣了愣,呆呆地看向韩通:
不、不会吧,太子爷竟然真的这么神……
幽州的出兵不仅牵动着郭宗训与韩通!
此时,幽州城内一处私宅的地窖内。
刚下到地窖的姚内斌,甚至都顾不上喝口水,便激动地说道:“出兵了,出兵了!”
“太子殿下果然料事如神!”
“幽州辽军不仅再次出击了,而且还真的选择在丑时出击!”
“太厉害了,连时间都算得这么准……”
看着钦佩到满眼冒星星的姚内斌,其他几人的反应却稍显平淡。
他们只是微笑着看向姚内斌。
姚内斌感受到了众人的平静,疑惑道:“什么情况?”
“你们不觉得吗?”
“太子真的太厉害了!”
“你们一点都不震惊吗?”
王著、杨徽之再次微微一笑:“我们都是过来人了……”
过来人?
姚内斌愣了愣,瞬间反应了过来:
好吧,谁让你们比我早跟着太子殿下……
于是转而问道:“那我们该行动了吧?”
王著捋着胡须,正色道:“嗯,幽州既然再次出击,那就说明辽国皇帝耶律璟并没有死。”
“一切都在按着太子殿下的计划在发展!”
“既然如此,也该我们行动!”
“不过各位一定要记住,太子再三嘱咐过,此次计划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在于我们……”
月明星稀。
野外的小径上,一阵像是被刻意压低的马蹄声缓缓传来。
那是八千辽军铁骑!
全是南院大王耶律挞烈亲自挑选的精锐中的精锐。
此刻正用厚布绑着马蹄,全军轻装上阵。
为了尽可能确保此次偷袭的成功,他们刻意压着速度,走了这条小路。
“大王,您不觉得奇怪吗?”
“为什么那大周太子要把粮食运输的时间定在夜晚?”
“而且还每天运送?”
耶律挞烈看向自己的心腹幕僚,笑了笑,一副早已洞察一切的神态:
“你不懂,这正是那稚子的高明之处!”
“一个年仅六岁的稚子,竟能做出这些部署,真的让人不得不服啊……”
殊不知。
对于大周太子郭宗训,耶律挞烈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
刚开始,打死他也不可能相信这一切都是出自一个年仅六岁的稚子之手。
即便是在涿州战败后,他也只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大周皇帝故意用稚子之名来激怒、羞辱辽国皇帝耶律璟。
没错,这肯定就是汉人兵法里的攻心之计!
但后来,他从多方渠道去查探了郭宗训的一切信息。
在得知神童郭宗训火箭般的成长速度后,他彻底震惊了:
周军出师当天,此子独闯出征现场,当时就被封为梁王,不久后又被册立为太子,前段时间更是成为行军都统掌管三军!
虽然情报上没有显示具体细节,但他知道神童郭宗训的名号早已传遍了大周都城,甚至已经传到了北方的州府!
而且那大周皇帝郭荣那可不是傻子!
如果此子不是神童,郭荣怎么可能带着一个六岁稚子北伐?
还一次又一次加封此子……
所以,此时此刻的他,已然认定涿州那场战斗,肯定就是那六岁稚子郭宗训的手笔!
可笑啊!
这么多大人,竟然都不如一个六岁稚子!
可恨啊!
这样的神童,为何不在我大辽……
就在耶律挞烈思绪乱飞之际。
心腹幕僚突然又问道:“可是大王,万一这是那大周稚子的诡计呢?”
“万一他设下埋伏……”
耶律挞烈皱了皱眉:“埋伏……”
……………………………………
说明:
古代情报战不仅一直存在,且是各政权生存、竞争的核心手段之一,而政权间互派情报探子”更是普遍现象。
《孙子兵法》的《用间篇》:“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明确提出“五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体系,成为后世情报活动的“教科书”。
例如秦国派张仪“连横”时,实则通过使者、宾客刺探六国合纵的动向;赵国名将李牧镇守雁门时,专门建立“间谍网络”监视匈奴骑兵的迁徙路线,才实现“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的战果。
从先秦的起源实践,到三国、南北朝这样分裂时期的白热化,再到唐宋元明清的专业机构化,情报战一直都在不断体系化。
当然,咱们的郭宗训也已经组建了“龙影卫”,只不过目前还只是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