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外界的“静默”与风暴前的宁静
第122章:外界的“静默”与风暴前的宁静 (第2/2页)“……据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顶尖结构工程师透露,龙河大学那个所谓的‘生态穹顶’,其设计完全违背了基本的材料力学原理。
他们甚至无法解决最基础的结构材料承重问题,项目在启动之初,就已经陷入了事实上的停滞……”
“……能源自给自足更是天方夜谭。
我们的记者调查发现,龙河大学的能源项目团队,曾向全球超过十家顶级新能源企业发出过技术咨询,但他们提出的能量转化效率和储能密度指标,被所有企业定义为‘科幻小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高管直言,‘那不是技术指标,那是痴人说梦’……”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斥着“权威”的口吻和“确凿”的证据。
每一个论点,都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顶尖专家”来背书。
这些专家,口径出奇地一致。
他们从材料学、能源学、工程学、金融学等各个角度,对【“方舟”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的、毁灭性的“解剖”。
文章的结论,充满了幸灾乐祸的论调。
“龙河大学之前所有的高调行为,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概念’营销。他们用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宏伟蓝图,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骗取了难以想象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而现在,当泡沫被戳破,当狂热褪去,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沉默,来掩盖失败的窘境。”
这篇报道,是一颗精准投下的重磅炸弹。
全球的科技圈、教育界、乃至金融市场,瞬间被引爆。
各大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陷入了沸腾。
“我就说!我就说这事不靠谱!果然是PPT造车!”
“吹了半天,结果是个烂尾楼?太让人失望了。”
“笑死,前段时间还吹什么人类希望,现在脸都被打肿了吧?”
“网红大学的通病,靠炒作起家,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原型毕露了。”
“那些所谓的专家都是匿名的,你们就信了?万一是对手的抹黑呢?”
“楼上的别洗了。要是没问题,龙河大学为什么不出来回应?沉默就是最好的证明!”
新一轮的网络舆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酵、扩散。
无数之前被那场直播点燃热血的普通网友,此刻也开始动摇。
毕竟,一边是顶级科技期刊的“深度报道”和“权威专家”的轮番轰炸。
另一边,却是龙河大学死一般的沉寂。
天平,在人们心中迅速倾斜。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甚至坚信,龙河大学所创造的那个短暂的“神话”,可能真的要破灭了。
网络上的喧嚣渐渐平息,但并非因为争论结束。
而是因为,胜负似乎已分。
一种令人不安的宁静,开始笼罩整个网络空间。
那是一种风暴来临前的宁静,是宣判结果后,等待行刑的死寂。
所有人都认为,龙河大学,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