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73章 (第2/2页)“这样就结实了,以后翻地、挖坑还能接着用,省得再去废墟里找新的,浪费时间。”
林砚则拿着块干净的粗布,仔细擦着铁皮桶——桶里还剩小半桶上午浇地剩下的温水,没舍得倒,她提着桶走到薄荷苗旁,慢慢把水倒在每株薄荷的根部,动作轻得怕溅到叶片上,每株只倒小半碗。
“别浪费了,这水干净,给薄荷补点水,长得更快,叶子也更嫩,明天晒的时候口感更好。”
傍晚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暖橙色,从浅橙到深橙,像打翻了的颜料盘,连远处的篱笆、玉米地的茅草,还有农舍的茅草屋顶,都被镀上了层金边,风一吹,茅草轻轻晃,像片金色的波浪,格外好看。
几人坐在老槐树下的石桌旁吃晚饭,石桌上摆着三样简单却实在的食物:一盘炒得鲜绿的野苋菜,是下午从河边摘的嫩叶,加了点醋和细盐,火候正好,没炒老,酸溜溜的开胃;
一碗晒好的小鱼干,是昨天在河边捞的,用炭火烘得焦香,嚼着有股海鲜的鲜劲,没放太多盐,刚好下粥;
还有一锅荞麦粥,粥熬得软烂,米粒都开花了,里面放了颗硬糖,熬得融化在粥里,甜得清淡不腻,刚好中和了鱼干的咸。
“明天咱们把玉米地旁边的荒地清了吧,”陈溪嚼着小鱼干,指了指东侧空地边缘那片长着杂草的地,杂草不算高,主要是狗尾草和蒲公英。
“那片地不算大,也就半分地,清掉杂草就能种点豇豆,跟玉米搭着长正好——豇豆的根瘤菌能固氮,给玉米供点养分,玉米长得更壮,豇豆还能顺着玉米杆爬,省得咱们另搭竹架,省工又省料,一举两得。”
“我明天早上先用蓝光扫扫那块地,”苏野喝了口荞麦粥,放下碗,用手背擦了擦嘴角,“看看底下有没有大块石头或者硬土块,提前捡出来、敲碎,省得翻地时费力气,也省得硌着豇豆种子——豇豆种子比玉米种子小,更怕硌。”
张梅点点头,又想起件事,用筷子夹了口野苋菜,慢慢嚼着:“薄荷苗长得快,再长几天叶子就老了,纤维粗了不好吃,明天上午摘点嫩叶晒着吧,我去柴房找块干净的竹席,铺在石桌上晒,每天翻两遍,晒个两三天就能收起来,装在布兜里挂在灶房梁上,冬天煮鱼汤、泡茶都能用,比新鲜的耐存,还不占地方。”
夜里的风比昨天凉了点,吹过玉米地的茅草,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灶房里最后一点收拾碗筷的轻响也渐渐停了,张梅把碗碟洗干净,放在灶台上晾干,苏野和陈溪也回了各自的瓦房,院外只有草叶摩擦的声音,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安静得让人心里踏实。
林砚躺在床上,感觉到黄鼬轻轻趴在了门内的踏板上——它悄悄挪到了门内,呼吸均匀,偶尔发出点细碎的“呼噜”声。
她没多想复杂的事,只想起今天种下去的玉米种子,在土里应该正慢慢吸着水,种皮渐渐变软,胚芽准备往外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