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崇祯的奋斗! > 第44章 廷推、廷议、管皇上?(今晚12点有加更)

第44章 廷推、廷议、管皇上?(今晚12点有加更)

第44章 廷推、廷议、管皇上?(今晚12点有加更) (第2/2页)

李邦华也深深躬身:“孙先生与王本兵所言,俱是老成谋国之见,句句出于公心。陛下若能将辽东永镇之策与本兵人选一并付诸廷议廷推,昭示天下,正名分,定人心,则事半功倍,诸事易行!臣亦以为,正当其时!”
  
  “道理……都在你们这里了。”崇祯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辨不出情绪。
  
  三位老臣心都提了起来,紧张地望着御座上的年轻皇帝。
  
  一个恍惚间,崇祯思绪飞转。他想起了上上一世肃清阉党时的情景——那时群臣惊惶,人人自危,魏忠贤虽倒,其党羽势力却仍盘根错节。若那时天真地去搞什么“廷议”,阉党余孽岂会心甘情愿投票将旧日同僚乃至自己送上断头台?权力的洗牌,本就是生死之争,靠公议根本行不通。
  
  而这一世,他对魏忠贤又打又拉,对大批中下层官员网开一面——许其交议罪银、赎罪田,主动“收狗”,让黄立极等人加入“帝党”为“皇帝之忠犬”,不就是为了今日!
  
  廷议、廷推,自然好。祖宗之法自有其高明。但前提是——这议出的结果,推出的人选,都得“甚合朕意”才行!
  
  若朝堂尽是“东林众正盈朝”,满脑子门户之见与书呆子气的“圣贤之道”,那他崇祯的决策,恐在廷议的唾沫横飞中被搅乱,在廷推的门户倾轧中被否定。那可大为不妙。
  
  所以,朝中必须保留相当数量那些曾依附魏忠贤、如今交了议罪银、写了悔过书、名字捏在自己手中的“前阉党”。他们是暗桩,是棋子,更是关键时能让天平倾斜的砝码。不听话?那些悔过书便是催命符,随时可翻出公布,名正言顺下狱问罪……听话的,自是“戴罪图功”的好官。
  
  权力这潭水,既需廷议廷推的“清水”梳洗门面,示以程序合法;更需保留那些能搅动淤泥、左右局势的“暗流”,以确保那“清水”终流向自己需要之处。
  
  “……辽东之策,事关江山社稷,王卿所虑极是,非经廷议不可。”崇祯终于抬眼,目光扫过三人,脸色平静。“孙先生、李卿之言,老成谋国,亦是金玉良言。当此新朝气象初定之时,政令所出,确需更加光明正大,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他略顿,摆出从善如流的姿态:“允了!”
  
  “兵部尚书一职,乃国朝武选重地,关乎天下兵事兴革。王在晋!”他目光锐利直视。
  
  王在晋心头一震,躬身:“老臣在!”
  
  “朕加你兵部右侍郎衔,即刻署理兵部一切事宜!吏部即日行文廷推尚书正选,你是署官,自然名列候选!朕要看看,这廷推公论,是否与朕所见略同!”
  
  “至于辽东永镇之策……”崇祯语气沉缓而意味深长,“此事干系过巨,一旦泄露,天下必生波澜,辽东将士亦会人心浮动。当务之急,是汰冗兵、清屯田、核空饷、省粮秣!未肃清军务根基,何谈分封裂土之实?三位爱卿既已知朕意,当心照不宣,先做实眼前事。待兵部尚书廷推定夺,诸镇弊政理出头绪,方是将其提付廷议,昭告天下,明正言顺之际!此时,还须‘事以密成’!”
  
  “臣等(老臣)领旨!陛下圣明烛照,思虑周全!”王在晋、孙承宗、李邦华三人几乎同时深深拜下,那一声“圣明”比先前更响,亦带着一丝心领神会的释然。
  
  王在晋心头那根紧绷的弦稍稍一松。
  
  廷推终于要恢复了,自己就能名正言顺出任本兵,接下去的事情也会好办一些。至于辽东永镇这等大事,皇上同意走廷议“正途”,只要求暂密,确是稳妥。
  
  不先清理门户、厘清账目、整饬京畿周边军镇,贸然抛出此策,非但无益,反招大乱。
  
  孙承宗与李邦华亦暗吁一口气。皇帝终究尊重法统,采纳了廷议廷推之议。这位登基以来多行非常之举的年轻天子,在大权在握后,似向士大夫认同的规则靠拢了一步。
  
  看着阶下齐声领旨的三人,崇祯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管我?约束我?
  
  用廷推、廷议来约束?
  
  很好!
  
  那便好好走这套程序。
  
  且看是朕引导“公论”,还是尔等真能以“规矩”管住“天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