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方向盘上的责任
江城穿越之方向盘上的责任 (第2/2页)5点30分,首班车准时发车。站台只有三位乘客,张大爷拎着菜篮子站在最前面:“马师傅,又这么早,天还没亮呢”。我笑着点头:“张大爷,您慢点上车,我帮您拎菜”,说着伸手接过菜篮子,腰眼又传来一阵疼——刚才弯腰检查轮胎时扯到了旧伤。把菜篮子放在座位旁,我提醒道:“您坐稳,今天走盘山路段,可能有点颠”。张大爷笑着说:“有你开,我放心”。
早高峰时,车厢里挤满了人。我一边平稳驾驶,一边用麦克风提醒:“前门上车刷卡,后门下车,麻烦大家往里走,给老人让个座”。路过市一小门口时,一位妈妈抱着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特意等了两分钟:“快上来,别着急,我等你”。孩子上车后,奶声奶气地说“谢谢叔叔”,我心里暖暖的,却突然想起女儿——她小时候,我也常这样抱着她赶首班车去幼儿园,现在连送她上学的时间都少得可怜。
7点整,跑完第一趟返程,我赶紧把车停进场站,换了件干净衬衫就往家跑。女儿已经背着书包等在门口,眼睛红红的:“爸爸,你真的要送我去考试吗?”我蹲下来帮她理了理衣领:“当然,爸爸答应你的事肯定做到,走,买肉包去”。路上,我给妻子发消息,让她帮忙把女儿的准考证装进书包,妻子回复:“你注意安全,送完别着急回场站,吃口早饭再走”。
7点40分,把女儿送到市一中门口。她攥着我的手说:“爸爸,你今天能早点回家吗?我想让你陪我对答案”。我点点头:“一定,爸爸今晚不替班,给你煮鸡汤”。看着女儿走进考场的背影,我心里满是愧疚——上次答应陪她复习,却因临时替班到深夜,回家时她已经睡着了。
8点整,我赶回场站跑第二趟车。刚驶出站场,就下起了小雨。路过盘山路段时,我放慢车速,小心翼翼地避开积水坑。这时一位乘客拍着车门喊:“师傅,能不能快点?我赶时间去城郊办事,再慢就来不及了!”我耐心解释:“大哥,这段路雨天容易滑坡,慢点开安全,您再等等,我尽量稳着赶点”。等红灯时,我揉了揉腰,发现膏药已经卷边,只能用手按了按缓解疼痛。
下午3点,跑第三趟车时,调度室发来消息:“晚班车司机家里有事,你替跑21:00的末班车”。我心里一紧——答应女儿今晚陪她对答案,又要食言了。只能给妻子发消息:“今晚替跑末班车,让女儿先复习,我回来给她煮鸡汤”。妻子回复:“你别太累,腰不好就多歇会儿,鸡汤我来煮”。
晚班车收班时,已经21:30。我检查车厢时,发现后排座位上有个蓝色书包——里面装着初中课本和作业本,扉页写着“李明,市三中初二(1)班”。我赶紧联系调度室,查到李明妈妈的电话,等她来取书包时,已经22:00。李明妈妈握着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孩子明天还要上学,丢了书包可怎么办!”我笑着说“应该的”,心里却满是愧疚——女儿肯定还在等我回家,复习资料还没给她。
深夜23点,我终于回到家。女儿已经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旁边放着模考试卷,上面写着“爸爸,我这次数学考了85分,比上次进步10分”。妻子端来热鸡汤:“你肯定没吃饭,快喝点汤,腰还疼吗?我给你贴了新膏药”。我喝着鸡汤,看着试卷,眼泪差点掉下来——女儿进步了,我却没陪她对答案,连句鼓励的话都没说。
这时手机弹出李明妈妈的消息:“马师傅,谢谢你帮孩子找回书包,明天我让孩子给你送锦旗!你真是个负责任的好司机”。我看着消息,心里暖烘烘的——至少有人懂我的辛苦,再累也值得。手机还弹出公交集团的消息:“马卫国本月安全行驶3200公里,准点率98%,评为‘月度安全标兵’”。我笑着把消息给妻子看,她也笑了:“你看,你的坚持没白费”。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女儿的试卷放进文件夹,旁边摆着那本没拆封的复习资料。窗外的月光很亮,照亮了小小的客厅,妻子在旁边收拾碗筷,像给这个疲惫的夜晚,裹上了一层温暖的壳。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方向盘,是乘客的平安,是家庭的责任;跑的不只是公交路线,是对承诺的坚守,是对生活的热爱——哪怕腰再疼、再累,只要能让乘客平安到家,让家人安心,一切都值得。
三、方向盘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柴油味。我摸向腰眼,没有久坐的刺痛,只有补货推车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公交场站的群消息:“马卫国火了!有人拍了他帮张大爷拎菜、替班找书包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叫他‘102路守护神’,公交集团给他涨了工资,还批了一周带薪假!”
跑到102路场站,看见马卫国穿着崭新的公交制服,胸前别着“年度安全模范”的徽章,正在给新入职的司机演示方向盘操作:“握方向盘要稳,刹车要慢,遇到老人小孩要多等会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的妻子和女儿也来了,女儿手里拿着锦旗,上面写着“102路守护神,百姓贴心人”;妻子手里拿着那件灰色运动服:“这衣服你终于能穿了,周末咱们去爬狼山,放松下腰”;张大爷也来了,手里拎着袋自家种的青菜:“马师傅,谢谢你总照顾我,这青菜你一定要收下”。
公交集团的领导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马卫国同志,这是‘城市摆渡人’证书,你实至名归!集团给你涨了底薪,还帮你申请了腰椎康复补贴,以后不用再硬扛了”。马卫国接过证书,笑着说:“谢谢领导,也谢谢大家,是乘客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我才能做好这份工作。以后我会继续开好102路,守护每一位乘客的平安”。
“小伙子,补货呢?”马卫国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指尖不再沾着清洁剂,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现在场站加了人手,”他指着新到的公交车,“不用再总替班了,能多陪女儿复习,也能陪妻子去爬山了”。
风卷着便利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场站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马卫国方向盘里的秘密——那些冷掉的馒头、卷边的膏药、晚归的夜晚,不是“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乘客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刹车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绿茶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就像女儿的模考试卷,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明天我还要来场站补货,马卫国昨天说“想在102路公交车上设个‘便民角’,放些晕车药、创可贴和雨伞,方便乘客应急”。顺便问问他,陪女儿爬山时有没有看到山顶的风景,女儿模考进步后有没有奖励她草莓,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歇口气的公交司机,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