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章 试探,自荐
第1448章 试探,自荐 (第2/2页)言外之意,就是当年司马懿面对武皇帝都能诈病,如今同样也可以。
丁谧淡淡道:
“就算诈病又如何?如今彼府上不过父子二人,老仆数人,进出皆有人监视之,城内外皆在大将军掌控之下,难道还怕他们父子二人翻了天?”
丁谧有些看不起桓范。
因为早年大将军让桓范出任冀州刺史,没想到此人没过多久,就被司马懿赶了回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若非他与大将军是同乡,安有机会坐在这里与自己说话?
桓范看到丁谧如此瞧不起司马懿,只觉得对方当真是自大,皱眉道:
“朝中老臣,皆与司马懿为友,城外数十里,有数万精卒从其命,安能说无忧?”
看到二人又要吵起来,曹爽只觉得头疼,连忙伸手制止:
“好了,是否诈病,一次看不出来,那就多去试探几次。汝等皆为吾之心腹,何须为一老贼争吵?”
论起曹爽最看重的心腹,莫过于丁谧。
算计司马懿之谋,多出自其手。
但桓范与曹爽乃是同乡,又居大司农之位,掌天下粮库,同样不可轻慢。
阻止了二人的争吵,曹爽再次让李胜过几日再前往太傅探望。
数日后,李胜再次回来复命:
“太傅病情越发恶化,不可复济,令人怆然!”
于是曹爽等人不复防备。
奉命试探完司马懿,正当李胜回府准备前往河北军出任长史时,忽有下人禀报,只言有客上门。
看了拜帖,李胜不禁有些疑惑:
“他来干什么?”
再看看随着拜帖一齐递上来的礼单,眉头微微一挑,这礼可不轻。
想了想,吩咐道:
“请他进来。”
整了整衣冠,李胜来到前院,对着等候在客厅的人拱手道:
“没想到公闾会来,未能远迎,恕罪恕罪!”
贾充连忙起身,还礼道:
“不敢不敢,是充冒昧前来打扰,该说恕罪的当是充才对。”
李胜哈哈一笑,请贾充入座。
看着李胜也坐下,贾充这才说道:
“充此次前来,乃是贺公出任河北军长史,区区薄礼,还望长史公莫要嫌弃。”
李胜连忙摆手:
“喛,过谦了,那可不是什么薄礼,那可是厚礼!吾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长史公喜欢就好。”
寒喧过后,李胜看着贾充几次欲言又止的神情,主动问道:
“公闾此次送了这么多的礼,想来不仅仅是祝贺这般简单吧?”
贾充连忙起身拱手行礼:
“长史公明鉴,充确还有些许私心。”
“喛,见外了不是?”看在厚礼的份上,李胜摆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道,“这里没有外人,什么公的私的,但讲就是。”
“是,谢过长史公。”贾充顿了一下,似乎是筹措语言,然后说道,“长史公也知道,自家父去世后,充虽受厚恩,得以嗣爵。”
“然这么些年,充虽有建功之心,却一直浑浑碌碌,无有所为,愧对大魏厚禄,无颜面对先父。”
“听闻长史公受大将军重托,要前去河北残军安抚人心,充不才,愿意毛遂自荐,助长史公一臂之力,为公前驱。”
“哦?”李胜有些意外,“公闾身为尚书郎,居清贵之职,竟然不愿意坐堂,却想去面对那些军中鄙夫?”
贾充苦笑:
“虽是清贵,然则不肖,每逢家祭,不敢告父。”
李胜一怔,然后长叹:
“常闻公闾以孝闻天下,如今见之,果然如此。”
当年石亭一战,贾逵救了曹休反而被曹休当众羞辱。
事后,两人同时上奏相互弹劾对方。
对此,曹叡虽明知贾逵正直,但他因为需要倚重宗亲曹休,故而判定两人都无过错。
但事实上,石亭一战魏国的损失极为惨重,将士被斩杀万余,失踪无数,车乘万余辆,牛马驴等牲畜数万。
物资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魏国经此一战,在东线彻底丧失了对吴国的主动权。
攻守易形之后,从此吴国毫无顾忌年年北犯——幸亏有孙大帝这个合肥战神,魏国东线这才得已避免局势持续恶化。
只是西线又有季汉的巨大压力,魏国在此战后除了倚靠合肥阻挡孙权进犯,别无他法。
贾逵作为沙场老将,在石亭惨败后就已经料到了魏国江淮一带将来所要面临的恶劣局势。
唯一料错的,就是合肥战神的表现,以及东吴世家的进取心。
若非孙大帝,按正常情况,魏国江淮一带甚至有沦陷的风险。
所以当他看到犯下大错的曹休非但没有受到丝毫处罚,甚至还被皇帝特意派特使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愈加隆重,气急恨怒之下,同年就溘然长逝。
贾逵死且死耳,但生前与曹休的恩怨却是没有那么轻易消除。
曹休死后,其子曹肇深受曹叡宠爱,不但可以出入宫闱,而且还时常跟曹叡睡一起,甚至能随意穿曹叡的衣服。
但贾逵之子贾充就不一样了。
贾逵年老得子,死时贾充才十一岁,虽说居丧时就有孝名,然则仕途未免受其父与曹休恩怨的影响。
再加上魏国局势这些年动荡不安,贾充这么多年了,也不过是个尚书郎。
贾逵少孤家贫,但自为儿童,就戏弄常设部伍,立志为将领军。
与其父相比,贾充这才有“每逢家祭,不敢告父”之言。
李胜听到彼有其父之志,顿时肃然。
曹休已经死了二十多年,甚至连其子曹肇都死了,如今又是大将军掌权,天然就排斥那些前朝遗老遗少。
所以看在厚礼的份上,李胜倒也愿意给贾充这么个机会,于是他问道:
“此次吾奉大将军之命,前往河北败军整军,干系甚大,汝可知晓?”
“知道。”贾充点头,轻声说道,“贱内郭氏,乃是太原人氏,与那郭老将军更是同族,真要论起来,是要唤那郭老将军一声伯父的。”
“如今太原沦陷,郭氏族人流离在外,不能相聚。若是长史公能让下官前去军中,与那郭老将军相见,代贱内一叙亲情,下官替贱内感激不尽。”
“嗐!”不等贾充说完,李胜就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大迈步上前,抓住贾充的手,“吾竟是忘了公闾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郭老将军是谁?
自然是郭淮。
郭淮可是司马懿留在河北军的领军心腹。
若是贾充当真能帮自己劝说郭淮,那么自己此次的目的,岂非又多了几分把握?
想到这里,李胜握着贾充的手不禁又紧了紧,脸上也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公闾既有心报国,吾又岂会做个阻拦的恶人?你且放心,明日我就前去禀报大将军,举荐你为参军,随我一同前去军中,何如?”
贾充大喜,连忙起身行礼:
“充谢过长史公的提携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