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制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制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制 (第1/2页)

月落星沉,晨光熹微。
  
  张汤回府。
  
  望着在门房彻夜静候的两个儿子,张贺、张安世,心里的慰籍是难以形容的。
  
  权力的争夺,他现在只用等着丞相公孙弘乞骨或寿终,便可以达到人臣之极。
  
  自老相国始,大汉以丞相褒侯,到那时,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他,第一天授爵,便是列侯。
  
  丞相、列侯、凌烟阁。
  
  蓦然间,张汤惊觉,人生百步,他已经走了九十步了。
  
  甚至,和天家、和老相国家相比,他张家是真正的父慈子孝,悠悠苍天,何厚于我。
  
  “父亲。”
  
  “父亲。”
  
  张贺、张安世的呼唤同时响起,几乎是飞到的张汤身边,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打量了下张汤,额上有些红肿,隐约可见血迹,身体不见有损伤,既心安又心疼,有几分想要落泪的意思。
  
  父亲酷吏多年,手上鲜血无数,他们从懂事起,就担心会有报应降临,所以,父亲每次回来,他们都会看的很仔细,父亲偶尔被急诏入宫,他们兄弟俩不顾春暖秋寒夏热冬冷,都会守着门房,期待父亲早些回来。
  
  张汤接受了儿子们的这份关心,轻轻拍了拍小儿子的脑袋,望着大儿子的眼神,笑道:“从今往后,为父就是万古不易的贼了。”
  
  无论如何形容修饰削藩,都是在离间皇家亲谊,天下之事,皇家是表率,今遭奸佞离间。
  
  只要这片土地上还在歌颂孝道,他的“乱臣贼子”之名就不会休止。
  
  而这,便是不久将来会得到馈赠的代价。
  
  张贺心惊了一下,忙道:“父亲是什么意思?”
  
  张安世也仰起小脑袋望着父亲,不明白父亲说的什么意思。
  
  “你们无忧了。”
  
  张汤见两儿子依然不明白,没有再做解释,一手牵着大儿子,一手牵着小儿子,往着府内而去。
  
  ……
  
  未央宫,宣室殿。
  
  刘据没有睡下,只是简单吃了些糕点,便又回到了御案前。
  
  代地之事,有舅舅和北军诸将定计,宗室之事,有张汤完善。
  
  但有许多政务尚要他亲自处置,尤其是名、器之事,刘据不会半分假于人。
  
  丞相府已筛选了普通政务,摆到刘据面前的章奏并不多。
  
  一、惊蛰已过,乡野农家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自己的地头,整田春耕悄悄地开始了,朝廷当下诏遣县吏们下乡督耕,为祈苍天风调雨顺,朝廷当举“启耕大典”。
  
  孝文帝年间,孝文帝采纳贾谊《积贮疏》的建议,于前元二年正月丁亥下诏:“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并在立春之日亲率百官耕种耤田,以此昭示重农劝稼的决心,后成大汉定制。
  
  就是择一田地,大汉天子或君主亲自耕种,要下力气,心也要诚,据说这样才能得到上天庇佑,五谷丰收。
  
  一旦出现欠收,乃至于绝收之事,那就是启耕大典时,大汉君主心不诚,惹得老天爷降怒。
  
  刘据不是愚夫,知道丰收与否和所谓的心意没有什么关系,纯粹看天意。
  
  但百姓普遍不这样认为,皇帝是天之子,天怒,即是子之错,丰收不诵你,绝收就骂你。
  
  尤其是近些年来,天灾人祸增多,诸地欠收之事时有发生,百姓们是怨声载道。
  
  刘据记得,貌似在他三岁,能在田垄间行走后,他的皇帝父亲就将启耕大典的“重任”交给了他。
  
  每次地方上报欠收之情,父皇就会狠狠责骂他一番,然后惩罚他一天不能吃饭。
  
  现在想想,父皇是真的不当人啊。
  
  自己不愿意背负“上天责罚”,让小小的儿子去顶缸。
  
  不过。
  
  攻守易形了。
  
  刘据亲做朱批,“今父皇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南阳为我大汉朝耕农大郡,请父皇于南阳择地行启耕大典,万望心诚,得天之佑。”
  
  “心诚”二字,格外厚黑,相信为父皇择地启耕的太常署官员能明白其中深意,为父皇挑选几亩难耕田地,向天示诚。
  
  二,上巳节将至,宜祓禊。
  
  即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祛病,将兰草浸水沐浴谓之“兰汤辟邪”,也称为“祓禊”。
  
  以兰草或柳枝蘸取浸泡兰草的药水清洁身体,以求驱赶邪祟,祈求福祉降临。
  
  而阳春三月,正值桃花盛放,因此,上巳节亦有桃花节的美名,如此美景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遇见爱情的契机,可以说,这是华夏最早的情人节。
  
  又是上至大汉君主,下至黎民百姓要参与的活动,刘据记得,当初母亲之所以得到父皇宠幸,便是父皇上巳节祓禊后路过平阳侯府才有了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