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初步接触、前路不明
第527章 初步接触、前路不明 (第1/2页)欧洲的疫情并不算严重。
德国虽然也发现了少数几例,但症状反应普遍比华夏要轻得多,社会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街上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停工停课。
但王坚的心情,却无法因此而感到轻松。
岛内的疫情同样在蔓延,确诊和死亡病例的数字每天都在攀升。
他很担心远在故乡的家人、朋友,还有积架公司的那些同事们。
这种挥之不去的忧虑,让他有些分神。
从去年开始,他就像一个孤独的传教士,带着自己呕心沥血研发出的新技术,奔波于东亚和欧美之间。
他拜访过大大小小几十家公司,得到的反馈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芯片工艺,从来都是巨烧钱的行当。
一项新技术的投入,动辄以十亿美金计算,这不是一般的小国家能够支撑得起的。
他们最先寻找的合作方,是日本的行业龙头尼康。
可对方的反应却异常保守。
尼康的高层认为,现有的干式光刻技术路线虽然也遇到了瓶颈,但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只要继续往里砸钱,总有突破的一天。
如果现在更换技术路线,重新投入的研发资金是个无底洞,之前投入的巨大成本,就成了沉没成本。
这笔账,怎么算?
万一新的路线走不通,这个损失谁来承担?
在反复的患得患失之间,尼康最终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拒绝了积架公司的合作提议。
无奈之下,王坚只能被公司派往欧洲,在法、德、荷、意等老牌工业强国里,寻找新的机会。
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考虑过阿斯麦公司。
此时的阿斯麦,刚刚经历了上一轮经济危机的洗礼,公司利润暴跌了百分之四十,资金链紧张,甚至正在考虑裁员减产来度过难关。
公司的主要股东们,对于投入巨资研发一项前景不明的新技术,充满了疑虑。
但除了阿斯麦,欧洲其他的光学巨头,也都有着和尼康公司相同的顾虑。
王坚在几个国家之间来回奔波了大半年,得到的都是礼貌而坚决的婉拒。
就在他无可奈何的时候,阿斯麦公司却反常地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原因很简单。
他们不想再跟在日本人的屁股后面吃灰了。
他们渴望通过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新技术的最终效果不理想,这笔巨额的投入,很可能会成为压垮他们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对于已经没有太多选择的积架公司而言,阿斯麦是他们目前唯一能抓住的稻草。
双方从二月份开始接触,一直谈到三月。
横亘在合作面前最大的障碍,还是资金。
阿斯麦公司直到后来成长为全球霸主,都没有彻底摆脱研发资金不足的困扰。
光刻机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为了摊平成本,每一台设备都必须保证足够的利润率。
而高昂的售价,反过来又限制了市场的规模。
最终,这个行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
王坚此刻所在的奥伯科亨,是德国一座典型的小城。
这里人口不过万余,却因为一家公司的存在而闻名于世。
卡尔.蔡司。
这家公司最出名的产品,就是它无与伦比的光学镜头。
从高端照相机、精密显微镜,再到军用的瞄准镜,蔡司代表着光学领域的最高水准。
而光刻机中最为核心、最为昂贵的组件,恰恰就是光学镜头系统。
因此,蔡司也是阿斯麦公司最重要、最无可替代的合作伙伴。
王坚利用自己曾在IBM工作二十二年的资历,以及在微影技术领域积攒下的声望和人脉,终于说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者。
为了表示诚意,也为了坚定彼此的信心,阿斯麦公司的总裁布林克先生,亲自从荷兰赶到了奥伯科亨。
同行的,还有蔡司半导体部门的技术总监,卡尔.林顿。
三个人,在这座小城郊外的一栋乡间别墅里,闭门谈了两天。
“先生们,请看这里。”
王坚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用马克笔画出一个复杂的结构图。
“与目前主流的干式法相比,浸没式技术的核心,就是用液体取代空气作为镜头和晶圆之间的介质。”
他指着图上的一点。
“仅仅是这一个改变,就可以轻易突破157纳米的物理极限,从而推动摩尔定律,继续向前迈进。”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激情和自信,那是一个技术人员对自己毕生心血最纯粹的热爱。
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前景。
但布林克和林顿的脸上,却写满了现实的考量。
“王,你的设想非常美妙。”
阿斯麦总裁布林克率先开口,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荷兰口音。
“但是我的股东们,他们看到的不是美妙的前景,而是巨大的风险。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十位数起步的投资,却没有任何成功的保证。”
他摊了摊手,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公司去年的财务报表很难看,我们正在削减开支。在这个时候,要求董事会批准这样一笔冒险的投资,难度非常大。”
蔡司的技术总监林顿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对于我们蔡司而言,也是一样。”
他严谨地说道:“浸没式技术对镜头的精度要求,是前所未有的。相关的研发成本,同样是天文数字。我们需要一个有足够诚意的买家,一笔足够大的订单,才能启动这个项目。”
王坚的胸口有些发堵。
他强压下心头的失望,继续争取。
“先生们,真正的风险,是无所作为。尼康和佳能,他们被现有的技术路线和沉没成本绑架了,他们不敢冒险。这恰恰是阿斯麦的机会!是你们一举超越他们,成为行业新领导者的唯一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