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522章 历史拐弯、前路莫测

第522章 历史拐弯、前路莫测

第522章 历史拐弯、前路莫测 (第1/2页)

于惠娴微微一怔。
  
  积架公司。
  
  这个名字在岛内的IT行业内,几乎无人不晓。
  
  刘清明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一个顶尖的汽车工程师,知不知道GL一样。
  
  这是一种明知故问。
  
  但于惠娴混迹商场多年,深知官场中人说话,向来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废话。
  
  她迅速调整了状态,认真地回答:“刘主任,我们都是IT行业的,积架公司的大名,我当然知道。”
  
  刘清明在电话那头轻轻“嗯”了一声,似乎对她的回答并不意外。
  
  “那好,我接着说。”
  
  “黄书记,这份政绩,你要不要?”
  
  刘清明的这句话,再次将皮球踢给了黄文儒。
  
  黄文儒脸上的笑容已经收敛,取而代含的是一种审慎和专注。
  
  他能坐到云州市委书记这个位置,靠的绝不仅仅是中庸随和。
  
  刘清明一个远在京城发改委的干部,通过电话,当着一个重要外商的面,两次提到“政绩”。
  
  这背后,必然有深意。
  
  “要!怎么不要?”黄文儒的声音沉稳有力,“你小刘送上门的政绩,我当然要!”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于惠娴刚刚递过来的那份《可行性报告》上。
  
  全产业链基地。
  
  现在,刘清明又提到了积架公司。
  
  难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个念头,在黄文儒的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
  
  “于总,积架公司,最近是不是有进军大陆市场的计划?”刘清明问道。
  
  于惠娴的心里一动。
  
  这个消息,在行业内还属于半公开的秘密。
  
  虽然有所耳闻,但具体细节,只有少数核心圈子的人才清楚。
  
  刘清明远在京城,是如何知道的?
  
  她压下心头的惊讶,回答道:“是有这个说法。据我所知,他们正在评估几个沿海城市,沪市的可能性最大。他们计划在内地建设第一座晶圆厂。”
  
  “已经定下来了吗?”刘清明追问。
  
  “这我就不清楚了,这属于他们公司的核心决策。”于惠娴实话实说。
  
  她随即反应过来,试探着问:“刘主任,你的意思是……想让他们来清江投资?”
  
  问完,她自己就先摇了摇头。
  
  “恕我直言,刘主任,这恐怕不太现实。云州虽然发展很快,但无论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是产业配套环境,跟沪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甚至有些不给黄文儒面子。
  
  但黄文儒并没有动怒。
  
  他静静地听着,因为于惠娴说的是事实。
  
  国家战略层面上,沪市的地位是特殊的,是清江省,是云州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在这种绝对的优势面前,任何大话、空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承认差距,是面对现实的第一步。
  
  电话那头的刘清明似乎笑了一下。
  
  “于总说得对,正面竞争,我们确实没有优势。”
  
  “如果能截胡,我当然不介意。但这不是我的初衷。”
  
  黄文儒和于惠娴都安静地听着,等待他的下文。
  
  “我在想一个问题。”刘清明的声音透过免提,清晰地回荡在办公室里,“云州,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这几个字,仿佛带着一股魔力,重重地敲在了黄文儒的心上。
  
  他的呼吸,瞬间急促了几分。
  
  这是一个无比时髦,也无比诱人的词汇。
  
  在当下这个时代,任何投资只要和“高新科技”沾上边,就意味着能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扶持。
  
  这是“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华夏未来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希望所在。
  
  对于任何一个地方主官而言,这样的项目,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可能性”,都足以让他们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争取。
  
  黄文儒也不例外。
  
  他甚至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小刘,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详细说说。”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
  
  刘清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出了另一个问题。
  
  “我在想,云州的岛内工业园,现在已经汇集了相当一部分优秀的科技企业。鸿飞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是不是可以请积架公司的人,来云州参观一下,让他们实地考察一下我们这里的投资环境,感受一下我们对相关产业的扶植力度?”
  
  于惠娴立刻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刘主任,这恐怕没什么用。积架公司的战略规划很清晰,他们不会在短时间内,投资建设第二座晶圆厂。”
  
  她顿了顿,补充道:“这不只是资金量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产能需求。多建一个厂,就是多一份亏损。”
  
  “万一呢?”刘清明轻轻地反问。
  
  这句反问,让于惠娴陷入了沉默。
  
  她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跟上刘清明的思路。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刘主任,”于惠娴的语气变得有些微妙,“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目的?”
  
  “于总果然是聪明人。”刘清明赞了一句。
  
  “于总,你知道光刻机吗?”
  
  “当然。”于惠娴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生产芯片的核心设备,积架公司的主要生产线上,就要用到这个。”
  
  这个答案,在刘清明的预料之中。
  
  他前世毕竟在IT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对整个产业链的认知,远超常人。
  
  2003年,这是IT产业,尤其是芯片制造业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
  
  就是这一年,岛内的积架公司发明了一种名为“浸没式光刻”的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