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声东击西、玩弄技巧
第520章 声东击西、玩弄技巧 (第2/2页)“特别是高端机床制造技术,这一块,他们一直卡得很死。”
“这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巨大风险。”
“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想法是,希望能够通过外交途径,与德方进行磋商,力主突破这一限制。”
刘清明追问:“有把握吗?”
陆荣炳沉吟了一下。
“目前这届德国政府,整体上秉持着对华友好的政策。据我们从外交口得到的消息,他们的总理今年已经确定了访华日程,这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事访问。”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有一定的把握。”
这个回答,在刘清明的意料之中。
寄希望于高层访问时,对方能释放一些善意。
这是一种思路,但充满了不确定性。
刘清明继续施压。
“如果,我是说如果,最终还是无法突破技术封锁,这笔交易,你们还会继续推动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
它直接指向了这次收购的核心价值。
如果买不来最关键的技术,那花大价钱买一个空壳子,意义何在?
陆荣炳的回答,却出乎刘清明的意料。
“刘处,我们评估过最坏的结果。”
他的表情很严肃。
“我们认为,即使德国方面最终仍然对我们封锁最顶尖的高端技术,这笔交易,依然有非常大的价值。”
刘清明来了兴趣。
“价值体现在哪里?”
“人才。”
陆荣炳吐出两个字。
“我们准备在收购协议中明确提出,要求全盘吸收西斯公司的全部在职员工。这其中包括了他们所有的研发技术人员,以及那些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工人。”
“我们认为,有了这批德国专家的加入,奉机集团完全可以在德国当地,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海外研究中心。”
“依托这个中心,进行相关技术的自主科研攻关。”
“这比我们关起门来,自己闭门造车,要更加直接,也更加有效。”
刘清明缓缓点头。
这个思路,确实不错。
用市场换不来技术,那就直接买下掌握技术的人。
曲线救国。
“只是,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刘清明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养着这么一大批德国专家和工人,每年的人力成本,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陆荣炳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刘处,代价确实不菲。但是,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
“西斯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老牌制造企业,他们不光有技术实力,还有一套成熟的,遍布欧洲乃至全球的销售渠道。”
“这笔无形的资产,将为我们奉机的产品打开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创造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刘清明这下彻底明白了。
“你们准备连同他们的品牌,一起收购?”
“对!”陆荣炳的眼中闪着光,“我们准备在收购完成后,在德国组建一家新的,由奉机集团全资控股的西斯分公司。利用他们原有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销售渠道,迅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这是一个极具野心,也极具魄力的全盘方案。
从技术,到人才,再到品牌和渠道。
他们想要的,是整个西斯公司。
刘清明发现,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陆荣炳和他的团队,基本上都已经想到了,并且给出了应对方案。
他能补充的,已经不多。
“陆厅,您基本上说服我了。”
刘清明拿起桌上的材料,轻轻拍了拍。
“我只有一个提醒。”
“如果你们对这次收购势在必得,那么在谈判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要只和他们一家谈。”
“甚至,眼光不要只局限在德国。”
“德国的那些老牌工业家族和企业,很容易抱团取暖,一致对外。”
陆荣炳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激动地身体微微前倾。
“刘处,您的意思是……您赞同我们的方案?”
“我个人倾向于接受。”刘清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我希望,你们能在最终的谈判中,尽力把价格谈下来。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得到刘清明的首肯,陆荣炳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刘处,您放心!这一点我们也想到了。德国这些企业,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在抱团。给我们的条件,非常苛刻。”
他话锋一转,带上了一丝忧虑。
“而且,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了两家美国公司。”
“他们的出价比我们低,但是在当地的游说能力,比我们强太多了。”
刘清明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那就转移视线,声东击西。”
“我的建议是,你们可以去北欧,给他们找几个竞争对手。”
陆荣炳一怔:“北欧?芬兰?”
“还有瑞典。”刘清明补充道,“你们可以立刻派人飞过去,跟那边的机床企业接触。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就说德国人要价太高,我们准备考虑其他国家的替代方案。然后,看看西斯公司那边的反应。”
陆荣炳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实权副处长,一时间有些失神。
这些纵横捭阖的商业谈判技巧,从一个部委干部嘴里说出来,竟然如此自然。
“刘处……您,您怎么这么会啊。”他憋了半天,冒出这么一句。
刘清明笑了笑。
“基本的商务谈判技巧而已。越是想买的东西,越要表现出不屑一顾。”
陆荣炳叹服地点点头。
“就怕……就怕他们一气之下,最后真的接受了美国人的报价。”
“那就多管齐下嘛。”刘清明提醒道,“我注意到材料里说,西斯公司,原本是一家东德的企业。两德合并后才被西德的公司兼并的。”
“这不就是文章吗?”
“跟他们讲讲传统友谊啊,讲讲阶级感情啊。他们那批老员工,对美国人,不一定会比对我们更感冒。”
陆荣炳失笑。
他摇了摇头,满是感慨。
“刘处,你太贼了。”
刘清明也笑了。
“方案在我这里,原则上通过了。我会尽快整理意见,上报处里,争取早日上会讨论。”
陆荣炳知道,这次谈话的核心目的已经达到。
他站起身,郑重地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刘清明的手。
“谢谢刘处!太感谢您了!我就不打扰您的工作了,我等您的好消息!”
刘清明把他送到办公室门口。
陆荣炳步履匆匆,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很快就消失在了楼梯拐角。
刘清明回到办公室,这才发现,墙角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
袋子很沉。
他提起来一看,里面是两条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硬壳华子。
估计是陆荣炳趁着他去倒水的时候,悄悄放下的。
刘清明估摸着,这会儿陆荣炳大概已经跑出卫生部大楼了。
就算现在追出去,也是一番拉扯,在大院里影响不好。
想了想,也就歇了这心思。
只是,陆荣炳刚才提到的“美国竞争对手”,倒是提醒了他。
和那些跨国资本巨鳄玩商业博弈,光靠奉机集团自己,恐怕还是嫩了点。
需要找个真正懂行,而且手腕够黑的专业人士来操盘。
刘清明拿出自己的手机,从通讯录里翻出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号码。
电话拨了出去。
很快,听筒里传来一个清脆悦耳,带着一丝慵懒和玩味的女声。
“刘主任,你在哪里呀?”
“于总,我是刘清明。”
“方便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