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意外和惊喜哪一个先到
第391章 意外和惊喜哪一个先到 (第1/2页)从云州回来,刘清明便一头扎进了乡里的工作中。
夏末的暑气渐渐消散,今年的雨水不算多,也没有发生往年常见的山洪和泥石流。
乡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田间地头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
秋高气爽,金色的丰收季即将拉开序幕。
云岭乡的空气里,开始弥漫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期待。
村民们脸上的愁苦少了,笑容多了,见了面聊的都是自家地里的收成。
乡政府的会议室里,刘清明主持召开了全乡的秋收工作动员会。
“同志们,今年的秋收,和往年不一样。”刘清明环视着在座的乡干部,“我们不仅有粮食,还有小龙虾,还有更大规模的板蓝根。这是我们云岭乡产业化转型的第一场大考。”
他手指敲了敲桌子。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从明天开始,所有乡干部,按照包村的分工,全部下到村里去。吃在村里,住在村里,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人大主席王中顺清了清嗓子。
“刘书记,干部都下去了,乡里万一有什么紧急事务怎么办?还是得留几个人坐镇指挥部吧?”
刘清明直接打断他。
“没有指挥部。最大的指挥部,就在收货场,在老百姓的家里。”
他看向王中顺,态度坚决。
“王主席,我们的工作核心就是服务好老百姓的秋收。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对得起谁?”
王中顺被噎了一下,没再说话。
宣传委员兼副乡长于锦绣站了起来。
“刘书记,我赞成。我们宣传口已经准备好了,会全程记录这次秋收。要把老百姓拿到钱的笑脸,把我们云岭乡的新面貌,都拍下来,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有说服力。”
“好。”刘清明点头,“就这么定了,散会!大家回去准备,明天一早,我要在村里看到你们每一个人。”
秋收的大幕,正式拉开。
最先迎来丰收的,是稻田边的水塘。
经过一整个夏天的生长,第一批大规模养殖的小龙虾,终于到了可以捕捞上市的时候。
天刚蒙蒙亮,云岭新村所属的养殖塘边已经人声鼎沸。
结束工程,带着建筑队回来参加抢收的甘宗亮穿着防水裤,正站在塘边大声指挥着村民们起网。
“慢点!慢点拉!别把网给扯破了!”
一张巨大的渔网被缓缓拉出水面,网里全是活蹦乱跳的青壳小龙虾,在晨光下挥舞着大钳子。
“书记,你快看!”甘宗亮看到刘清明走过来,兴奋地用手捞起一只个头最大的虾,“这虾,壮实!城里人肯定喜欢!”
刘清明拿过来看了看,虾壳干净,活力十足。
“今年的产量怎么样?”
“好得很!”甘宗亮咧开嘴笑,“塘口的水质好,饵料足,比去年试养的时候强太多了!就这一网,就能装好几十筐!”
岸边,一辆辆印着清南市、林城市各大酒店招牌的货车早已排起了长队。
村民们将捕捞上来的小龙虾快速分拣、称重,然后装进带增氧泵的水箱里。
酒店的采购经理们围在一旁,个个脸上都带着满意的表情。
“老乡,快,这几筐我全要了!”
“称好了吗?来,这里结账!”
一个专门的结算点,采购员直接将一沓沓现金递到村民手上。
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拿着手里厚厚的一叠钱,手指都在发抖。他反复数了好几遍,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刘书记……”他看到刘清明,激动得话都说不囫囵,“俺……俺养了一辈子鱼,从没见过这么多现钱……”
刘清明拍了拍他的肩膀。
“张叔,这是你应得的。拿着钱,回家给嫂子扯几尺新布,给娃买点好吃的。”
“哎!哎!”汉子用力点头,眼眶都红了。
一个林城来的采购经理凑过来,递给刘清明一支烟。
“刘书记,你们这的小龙虾品质是真的好,干净,个头匀。以后有多少,我们酒店要多少!”
刘清明接过烟说:“市场反应还行?”
“岂止是还行,王总把几次大型餐会放到我饭店,上这道油爆龙虾的时候,人人称颂,都说好吃。”
刘清明想到老妈在商场上的样子,微微一笑:“那可太好了。”
“夜宵我们也准备推出麻辣、蒜香和十三香等多种口味的小龙虾,很受群众的欢迎。”
那当然了,刘清明心想,嘴里说道:“放心,销路不愁,我们明年就敢继续扩大规模。大家有钱一起赚。”
“那可太好了!可一定要优先满足我们的需求。”
送走了一车又一车的小龙虾,真正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乡里最大面积的土地上,板蓝根迎来了扩产后第一次大规模丰收。
放眼望去,成片的药材田一望无际。
全乡的劳动力几乎都动员了起来,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