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215 直接炸

215 直接炸

215 直接炸 (第1/2页)

钱是必须花的,张总教头很清楚自己想要巩固狗叫权,那就不能把赚来的钱融了铸成银冬瓜,然后再埋祖屋地下。
  
  学王熙凤在外面放印子钱,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他又不是豪门世家。
  
  至于说交结权贵……那更不行了。
  
  你都“三连状元”了,害搁这养望呢。
  
  得可劲儿地造。
  
  要挥霍。
  
  所以张德立这边有项目,他转头就联系了政研室,这光景正是访问波罗的海三国的当口,爱沙尼亚的国际长途打到沙洲市,还是吓到不少人的。
  
  张大安在沙洲市的大楼里接着电话是大晚上了,爱沙尼亚那边则是刚准备吃个饭。
  
  “我也是想着为国家做点贡献,现在还剩了两亿美元加两亿欧元,是不是可以在促进国际贸易上,给点扶持?”
  
  一开口就把沙洲市陪着等电话的人给吓着了。
  
  不是……
  
  你新东圩港中学就算今年扩招,“状元陪读班”也就九千万美元左右的营收吧?
  
  你哪来的两亿美元加两亿欧元?
  
  “状元星”又大卖了?
  
  不过“状元星”在江宁,跟沙洲市没啥关系,听说营收有二十多亿,算下来也是三亿美元不到啊。
  
  “必要时候,我行动可能会激烈一些。毕竟我新招的工程师、工人,那都是当年援助的老同志,还有一些依旧处于赤贫状态的山区,工人素质偏低,需要长期培训才能合格上岗。这些工人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极其单薄……”
  
  “……”
  
  “……”
  
  “……”
  
  电话那头有没有无语不知道,反正沙洲市这里的人纷纷虎躯一震。
  
  好家伙!
  
  合着你小子承包工地从一开始就奔着极端情况去是吧?
  
  张大安压根没打算在水库工程项目上跟云滇省的地头蛇谈什么“二一添作五”,阻挠就炸。
  
  不是打,是炸。
  
  云滇省以及隔壁黔中省的特点就是山路极多而且崎岖,很多人以为山城是立体交通,地形是相当恶劣,但山城相对来说有钱,交通上其实可以分区改善。
  
  可是云滇省和黔中省的绝大多数地方,是做不到分区改善的,只能大概修一条路,有时候甚至是单行道。
  
  要整死谁太简单不过。
  
  张德立这个老知青也干过这种事情,他又不是什么大善人,一个沪州知青能在滇东南呆到五十岁,不是狠人根本混不下去。
  
  更何况他还是爆破专家,虽然也没有给他发证就是了,工作证是有的,资格证没有,就一个三十多年前下放的地方手写的一个证明,证明他是这方面的工作人员。
  
  后来开始执行各种证书,正规化也就十年不到,他索性也没去搞这破玩意儿。
  
  张德立枪法并不比爆破水平差,迫击炮和火箭弹也很厉害,早些年会这个知青一抓一大把,更何况他在“对越反击战”的时候,还做过后勤维修和保养。
  
  跟张德立谈的事情就很简单,当地只要有人卡工程,那就直接开打,有活力社会团体来了就全部炸死,一个不留。
  
  反正山里填沟谁也没证据,山高皇帝远的好处就在于对张大安这种有实力,同时在当地还有底层人脉的人来说,堪比“金田起义”。
  
  唯一区别就是张总教头不用请耶稣上身,耶稣也不是他哥。
  
  张德立愿意干这一票的道理也很简单,张大安承诺了三件事情:第一,水库肯定会修,并且还能附赠十个专用蓄水灌溉的小型水库;第二,公路也肯定会修,资金不过云滇省,直接由盘龙市自(向)筹(他)资(借)金(钱)就行;第三,铁路物流线送报政务院审批的同时,还会搞一条机场快速路。
  
  此时的盘龙市还没有机场,不过今年云滇省已经向政务院请示新建盘龙普者黑机场。
  
  选址工作其实更早,在四六九一年就开始了,四六九七年的时候拿到了云滇省的批复。
  
  这光景预算给了三个亿,盘龙市本身也没那个财力来支撑,主要还是看云滇省、航司以及机场,维护保养一个4C机场的实力,盘龙市也是没有的。
  
  至少现在是没有的。
  
  不过,可以借钱。
  
  像吴都市兜里揣着钱整不出新机场不同,盘龙市假如有实力,把机场修成一个县那么大也是没问题。
  
  地广人稀的好处。
  
  没错,云滇省其实是算地广人稀的省份。
  
  只不过人类宜居区在古代都被占了,所以一些人口密集区显得跟国内其它城市差不多,但在局部地区,确实是地广人稀,就是大多数地别说人了,动物都不愿意爬。
  
  好歹也是高海拔地区。
  
  张德立是知道情况的,所以他秉承着老思想“敢教日月换新天”,长期就是没钱挖,有钱炸,基本保证了除了“石漠化”严重的地方,能蓄水灌溉的土地都改造了。
  
  各种山坳、坝子,现在都是能住人的。
  
  时间线回调到建国初期,一个山头能住百八十人了不得了,就这个数量,还得时不时死孩子;而后两个阶段,一个是头十年兴修水利,一个是多批次“上山下乡”,让人口迅速增加,粮食总产量翻了几十倍。
  
  粮食增产的头三十年,基本就是靠“改造世界”,只要是能有水的土地,那就可以变成耕地。
  
  总耕地面积上来了,总粮食产量也就有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前提是有人做。
  
  期间肯定还会有人乱来,并且阻挠干正事儿的人,比如说张德立的老师刘光伯,他说一千斤就很合理,但总有人狗叫一万斤也不是不行。
  
  刘光伯现在退休养老对此事还念念不忘,奈何宗门出来的厂长也是无能为力,除了熬老头儿,别的办法也没有。
  
  今年开春因为沪州比较冷,刘光伯还回了一趟云滇省,本以为再来是过完年的事情了,结果过张德立打了个电话给他,说有个文曲星说了,盘龙市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学校工厂,他包了。
  
  “奔八”的刘光伯说你他妈少放屁,容老夫看看怎么个事儿。
  
  然后看了看,老躯一震:此子万万不可得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