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反制】
161【反制】 (第1/2页)当谭明光拿出江苏按察使石道安的手令,刘让和郑宣等人便放弃了挣扎。
经过薛淮几个月的打磨和调整,扬州府衙的势力格局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王贵、孔礼和郝时方等老资格胥吏的倒戈,以原经历胡全为代表的部分官吏被问罪,刘让对府衙的影响力极大降低。
尤其此刻谭明光旗帜鲜明地站在薛淮一边,两人联手掌控府衙大权,其他人压根掀不起风浪。
三班衙役的班头都换了新人,皆是先前追随薛淮巡查各地表现突出的年轻人,他们对薛淮的敬畏还在谭明光之上。
薛淮让齐青石和岑福带着衙役们,将刘让等人请到二堂已经安排好的厢房,又命刑房司吏郝时方带人前去进行初步的问询。
同知厅安静下来,谭明光坐在左首,见此刻没有旁人,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薛淮亲自斟茶递给他,微笑道:“府尊因何叹气?”
“贤弟啊,不怕你笑话,愚兄手里可是捏了把汗。”
谭明光接过茶盏,感慨道:“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当面撕破脸、不再忍气吞声赔笑脸的感觉真好,愚兄为官数十年,今日方能体会到畅快二字的真意。”
他一路走来谨小慎微,为了这身官服处处提防,唯恐行差踏错一步,个中心酸委实难言。
薛淮怕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禁提醒道:“府尊,棋局尚至中盘,离收官还有些远,我们不能大意。”
“愚兄明白。”
谭明光点了点头,看向薛淮说道:“如今刘傅的两个儿子都被困在府衙,郑宣等人亦是如此,本地那些豪族想来应是坐不住了,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薛淮沉吟道:“依下官拙见,府衙应该立刻将这两件事公之于众,要重点突出刘让和刘谋兄弟二人的身份,并且明白无误地告诉本地官绅,眼下他们还有最后一次机会。过往触犯法度之人,只要主动自首坦白并且具名检举他人者,府衙都会酌情宽大处理。”
谭明光会心一笑,点头赞道:“妙!”
这是打压分化之策,将火力集中在刘氏一族身上,给其他大族一丝认罪自救的空隙,避免他们紧紧抱团。
正常情况下,那些大族肯定不会轻易认罪,毕竟这是将脑袋伸到官府的刀口下,往后就由不得他们再像以前那般恣意妄为,那些老爷们显然不愿意过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
然而薛淮干脆利落地拿下刘氏兄弟,没人敢保证刘家会不会因此覆灭,万一薛淮真从这对兄弟身上挖出足够解决刘家的证据,而他们又坚持和刘家共进退,事后薛淮能放过他们么?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阳谋,却又能够直指人心深处。
谭明光仔细斟酌片刻,觉得没有什么漏洞,便笑着说道:“贤弟,你能否给愚兄交个底,除了石臬台和伍总兵之外,你在江南还有哪些助力?”
这话略显唐突,但也是谭明光向薛淮表明态度的方式。
两人既然已经站在一条船上,谭明光显然是因为决心坚定才能如此坦然。
薛淮悠然道:“府尊,下官至此已经底牌全出,先父留下的香火情都已派上用场,往后就只能自食其力,还望府尊能够鼎力相助。”
谭明光自然不信,不过并未刨根问底,有些事需要点到即止。
他在心里暗暗思忖,漕运总兵伍长龄和本省按察使石道安应该就是薛明章留给薛淮的遗泽,但是这位年轻的同知还有一位被誉为清流领袖的座师。
沈望如今贵为工部尚书,入仕几十年难道就没有几个信得过的同仁?
就是不知这江南地界哪位高官与沈望交情莫逆,谭明光忽然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薛淮的人脉,同时对这场肃清扬州官商风气的斗争有了更强的信心。
仅仅大半个时辰之后,扬州府衙的告示便开始张贴于城内各处。
刘谋被关入死牢的消息已经传开,如今刘让等一批府衙属官因为作奸犯科被停职审查的公告犹如春雷,迅速掀起一片片惊涛骇浪。
就算是当年薛明章主政扬州时期,亦不曾这般直接把矛头对准扬州四姓之首的刘家,而且薛淮一出手针对的就是刘让和刘谋这种大族子弟。
两淮盐商登时乱做一团,此刻就算给他们一身的胆子,都不敢再去府衙外面请愿——薛淮连刘让都说查就查,还会跟他们这些商贾笑脸相迎?
有人为银匮急得火烧眉毛,有人担心往年的不法事被官府查问,有人则暗中怒骂刘家自讨苦吃非要去招惹薛淮,也有人悄然生出不一样的心思。
许观澜和刘傅所谋针对薛淮的手段迅速失效,两淮盐商现在根本不可能齐心协力去给薛淮制造阻碍。
民间对于府衙的决定自然是拍手叫好。
以刘家为首的本地豪族作恶多端罄竹难书,只因他们在官府拥有强硬的靠山,且大多涉及盐业漕运这些关系到大燕国本的行当,莫说那些平民百姓,就是稍有家底的中等人家都不敢招惹这些豪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