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阴界居民户籍管理处
第一百八十一章 阴界居民户籍管理处 (第1/2页)搜刮了几日灵材,将布阵之事交由何禹负责后,张承道便将注意力转向了“鬼城”的内部。
光有城墙和大阵只是圈出了一块地,真正的“城”,里面还是空空荡荡的。
当然,具体的“城建”也不着急,毕竟以目前接触到的“鬼”的状态来说,应该很少有能正常在“鬼城”中活动的,都是一些浑浑噩噩的魂魄。
不过,得先把最基本的“户籍管理处”,或者叫“鬼籍管理处”,给建出来。
张承道琢磨着,打开了建造面板,搜寻着合适的建筑。
其实他也可以自己搭建,毕竟有新升级后的功能在,加之自己“打灰”已经快一年了,经验丰富,手艺精湛,尤其是有金手指出品的灵材作为建材,什么地基之类需要现实考虑的东西他统统不需要考虑,只要将所需要建造的建筑当作大型乐高去建造就可以了,不可谓不方便。
但是,能摸鱼谁会愿意主动当牛马嘛!
翻了好半天,怎么都翻不出来合适的建筑,又实在不想自己建的张承道,只得找个看起来勉勉强强的建筑改造。
比如【农坊】。
一个在原游戏里用于研究和解锁各种农业科技,在这个时空的现实世界中堪称毫无卵用的玩意儿。
除了此前为了升级金手指,不得不把它建造出来并升满级以后,这东西就再也没被张承道摆出来过,纯躺在背包里吃灰。
在原游戏中,【农坊】可以点亮的科技点其实非常有用,比如缩短游戏里各种资源的成长时间、增加农作物产量等等,但问题是这些科技的研究必须消耗一种叫【天工造物】的道具,而这种道具,只能从游戏内的神秘商人处购买,或进行妖兽入侵战斗获取。
可这两种玩法无论哪一种,现实中都不存在,【天工造物】这种东西,也就全无获取办法了,以至于张承道根本无法钻研任何【农坊】中的科技!
好在这些科技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如果放在游戏里,或许6天长成的木料和8天长成的木料差别很大,长此以往下来,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升级缓慢,在排行榜上,甚至能拉开上百排名。
可放在现实里……
6天和8天真的没什么区别好吧!
尤其是三日就能成熟的小麦……
三天和两天半比起来,真的没啥区别,在百姓眼里都是神仙手段——就像普通牛马没人会在乎高铁突破的时速是453公里每小时还是403公里每小时,反正放在全球也是独一档的。
总之,【农坊】这个既用不了,也没什么用的建筑,在被张承道遗忘很久之后,终于看到了眼里。
主要是这个建筑比较大,用来作为居民服务类型的建筑很合适。
而且不算太大,比【桃源殿】小了一圈儿,不至于杀鸡用上宰牛刀。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坊】建造的材料价值低、存量大,甚至自己本身就已经有这么一座已经升满级的,正可以摆出来用!
只要把院子里的农田、水田之类的东西都铲掉,仅保留主体的建筑,再将牌匾换个字,建筑内的各种杂物再清理一番,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比重新搭个建筑要简单多了。
于是,偷偷跑到深山老林里把【农坊】改造完毕后,张承道才端着一副尽在掌握的轻松模样,于“鬼城”内,将改造后的【农坊】摆了出来。
青瓦、白墙、朱门,虽然看着比较大,但并不奢靡,连檐角和瓦当都没有做雕饰,甚至都能称得上朴素了。
只见朱砂红色的大门上方,一块簇新的牌匾上,紧凑地写了好长的一串儿字:居民户籍管理处。
虽然只有七个字,放在张承道穿越前的现代社会,比这名字长的各种政府机构比比皆是,但是在何禹看来,还是有些……
“不大好听啊!”
何禹压根儿没给张承道留面子,指指点点道:“你说你,叫个什么‘录籍司’、‘户籍寺’的,都比这一长串儿的什么‘居民户籍管理处’要好听多了!”
张承道不为所动,斜了一眼何禹,说道:“叫那种名字好听是好听了,要是没念过书、不懂得之乎者也的鬼看着了,他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么?”
何禹“嘶”了一声,倒是完全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但旋即又对着那牌匾继续指指点点起来:“可你这一长串儿字,不识字的也看不懂罢?”
“确实是个问题……”
张承道沉默起来。
虽然“居民户籍管理处”这几个字听起来浅白易懂了,但不识字的照样不识字,管你浅白不浅白呢!
就在他思考着要不要搞一个什么新登记的鬼都要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好识字时,何禹在旁边一拍巴掌,轻描淡写地就解决了这件事:“也好办!到时候规定所有的文字都必须附加神识通感术,这样就算不识字,也能感知到这些字的意思!”
张承道闻言,默默地将自己还未来得及说出口的什么“义务教育”给憋了回去。
差点忘了自己这是搞的修仙文明,有无数非常规手段可以用了!
何禹哪里知道张承道心中来回心思,刚说完不过一顿,又补充道:“咦?可若是用上神识通感术,那叫什么名字就都无所谓了,我还是觉得道友你这什么‘居民户籍管理处’实在难听!”
考虑到何禹所说,张承道仔细想了想,总算妥协道:“也罢,既然用神识通感之法,那就改为‘录籍司’罢!”
大不了到时候再在外院加一个横着的巨型“牌匾”,标上“居民户籍管理处”的字样!
“神识通感术”并不是一种法术的名字,而是一种特性。
最常见的就是白石仙宗内宗门藏书楼里记载着各种功法秘籍和术法神通的玉简,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神识通感之术,让使用玉简的人,可以顷刻间犹如被醍醐灌顶一般,理解并记忆玉简中所记载的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