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228章 黄帝陵之战

第228章 黄帝陵之战

第228章 黄帝陵之战 (第1/2页)

关中平原古称八百里秦川,又称渭河平原。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横贯整个关中平原,即使是旱灾最为严重的时候,渭河的水流也未曾完全干涸。
  
  这条关中的母亲河,与关中地区的沃土一起,哺育了关中地区的六百余万老秦人,也见证了汉人文明几千年来一次次的覆灭与新生。在关中平原的北面,由西向东分别是陇东高原以及陕北高原。
  
  北洛河作为渭河第二大支流,顺着陕北高原蜿蜒而下,与西面的泾河,以及渭河本身,构成了关中平原“两纵一横”的水系基本架构。
  
  而在“两纵”之间的分水岭,名为子午岭,子午岭的山脊上则趴卧着那条举世闻名的秦直道,作为秦汉帝国北击匈奴的主要军事通道。
  
  王嘉胤离开洛川以后,率部继续沿着北洛河南下,在黄陵遭遇了守军的迎头痛击。
  
  黄陵县城北数里外,便是桥山之所在,司马迁《史记》有云“黄帝死,葬桥山!”,这便是黄陵地名的由来。
  
  塬上,王嘉胤面容十分之憔悴。
  
  陕北的黄沙吹拂,将他的面颊染成了一种不太健康的黄色;砂砾的拍打,使得他的皮肤变得粗糙;而长期的焦虑失眠,更是让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
  
  嘴唇也不知道是由于情绪导致,还是单纯的缺水,已经脱皮开裂,在猪肝色的血痂之上,继续渗出暗红色的血液。
  
  若非他身穿甲胄,又有亲军护卫左右,恐怕将无人认得出他的身份,而是将他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
  
  王嘉胤已经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各种不适,如今还没有病倒,也只是全凭一口气强撑着罢了。
  
  府谷起义时,他答应要带着弟兄们蹚出一条活路来,然而如今却走向了穷途末路。
  
  哪怕是他早有心理准备,但也还是希望进行最后的挣扎,万一呢?!古今多少豪杰,都是在绝处逢生;又有多少人物,倒在了胜利的前夕。哪怕身前是绝路,他也期待着转机的出现。
  
  他贪婪地望向塬下,灰蒙蒙的低空云层之下,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是他在陕北所未曾见到过的场面。
  
  他们在黄土沟沟里面刨食,住在土窑洞里面,吃着黄土焙熟的面食。
  
  造反之前,或许他们一辈子最大的奢望,也只不过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几亩薄田罢了,这样就不用给地主上供八九成的粮食了。
  
  而关中的人,应该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吧?好多好多的田地,上好的、有大河流经的土地,这样的地里面,就算刨出来金疙瘩都不奇怪啊!
  
  “趟过去,就是活路!”王嘉胤对自己说道。
  
  他毅然转身,回到军中,率领自己的府谷老营,发起了第十三次进军!
  
  塬下,三支互不统属的军队,在各自统帅的号令下,不得不拧合在了一起。
  
  他们分别是:来自于秦王朱存枢的王府卫队,人数只有八百人,但装备精良,人人着甲;
  
  洪承畴的秦军,由洪承畴的标营、关中各卫精锐,以及洪承畴从各边镇“化缘”的边兵组成。
  
  各镇也乐得借兵给洪承畴,毕竟如今的陕西,也就只有洪承畴财大气粗,可以养活十几万大军。
  
  由于洪承畴抽调兵力绞杀闯王,留在此地驻守的秦军只有七八千人,但这些人足以打得王嘉胤的数万大军不能自理,唯一的难点是人数太少,不足以对王嘉胤所部形成包围,更担心打得太狠,将他给打跑了,倒是又成了下一个千里流窜的闯贼;
  
  第三支则是各地方豪强所组建的团练部队,他们的装备简陋,意志薄弱,或许死守家乡的时候,可以爆发出几分血勇,但他们汇集到此,只不过是受到了洪承畴免税政策的“感召”罢了!
  
  洪承畴此时在朝堂或关中的人缘,绝对算不上好。不仅农民起义军恨他入骨,当地的豪强士绅也恨不得他去死。
  
  陕西已经事实上成了大明的“先遣服”,单方面对地主开启了“缴饷”“助饷”的征收。
  
  三饷是加在田赋里面的:辽饷,每亩1分2厘;剿饷,每亩均摊约4厘;练饷,每亩1分,合计每亩加征六斤粮食。
  
  在洪承畴看来,这点税并不算多,每年可以多收八十万石粮食,勉强可以维持当前规模下他麾下的秦军不至于饿死。
  
  可是在豪强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就多少有些“倒反天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