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在这套制度下,皇帝能一言堂吗?
第550章 在这套制度下,皇帝能一言堂吗? (第2/2页)可是,有扶苏在的时候,就算扶苏的想法很稚嫩,甚至很天真。
可是他在,而且他是秦始皇心中最喜欢的儿子。
他说的话,秦始皇再怎么不高兴,心中也得思虑一二。
就算还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办,那也等于多了一层思考。
在他把扶苏发配到上郡之后,其他人,不管是既得利益者,还是被伤害了利益的,都不敢再说。
从此,朝堂成了秦始皇的一言堂。
可是,他也不是万能的,他也不是什么都懂的。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他也有很多政策上的失误。
假如当时,有一个可以和他据理力争的人,又正好和他所思所想相反。
或者说,更偏向于仁义的一面,而且真正能说得上话。
他还会制定那么多,火上浇油的政策吗?”
“是也!”李象点头。
“朕这样划分之后,职责和分工明确了,效率就高了。
但是同时,任何事情都不再是一言堂,你得找别的部门去配合你。
唯一不需要配合的,都只是自己掌管这方面的一些小事。
在这个过程之中,自然就会结怨。
这是人性,也是人的自私心理。
无形之中,就达成了一个彼此监督的效果。
不像之前,某个人总揽全局,不是丞相,甚似丞相。
当一个人总揽全局,他就没有了制约,心态就会急速膨胀。
这就是为什么,皇权跟相权之间,往往呈现冲突的架势。
皇帝需要防备丞相成为无冕之皇,遮蔽自己的耳目,让自己成为傀儡,甚至是改换江山。
丞相需要防备着皇帝,随时拿自己开刀。
这种针对性的态势,对谁都不好。
被这样一改之后,他们之间互相会监督,互相也会结仇,任何人都无法一言堂。
那么,在这套制度下,皇帝能够一言堂吗?”
李象仔细的想了想,然后摇头道:“皇帝或许可以做出决策,但皇帝做的决策,必然是百官已经争论出的结果。
就算是要更改其中一些东西,也无形中需要百官同意。
因为,相应的政令已经实施下去,事情是之后拿到朝堂上来讨论的。
讨论的时候,百官都有参与。
那么,一旦需要改,那肯定是多数官员都认为需要改。
反之,也是一样。
所以,皇帝也受到了制约。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极具争论的东西,那么皇帝就拥有了绝对的决断权。
这样一来,百官又需要依仗皇帝。
除非,往后的皇帝极其信任某个人,让这个人渐渐做大。
否则,只要皇帝保持高高在上的观望态度,基本无需担心任何事情。
大致上,只要皇帝拥有基本的决断力,拥有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拥有基本的利益平衡能力,就基本谁都别想翻天。
想要除掉谁,只要利用他的对手就够了。
看似皇帝也没有了心腹,但却拥有了一群,被迫只能干实事的人。
一旦做得不好,罢官免职都是轻的,只看皇帝想怎么处理而已。
最后,就是可以减轻皇帝的政务,又不至于让朝廷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