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李象听颂
第523章 李象听颂 (第2/2页)“平身!”李承乾淡淡道。
“谢陛下!”
百官直起身,规矩完毕。
都说唐宋的百官是坐着的,这么说其实不正确。
只能说在唐宋以前,百官都是站着的。
需要坐的时候,那是另外的时刻。
比方说,皇帝召集众臣私下里开小会,会赐予椅子或者支踵坐着开。
再或者,某些时刻有那个必要,皇帝会预先知会。
正常情况下,都只有皇帝是坐着的。
如果朝会开得久,百官得站好几个钟头,也是一份体力活。
不是没有人在朝堂上晕倒过,这也是一种检验。
如果时常在朝会上晕倒,那可不好意思,皇帝是会劝退的。
也就是让这个官员,告老还乡去,这算是一种体面的退休。
所谓站稳脚跟,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萝卜一个坑,某些皇帝巴不得自己看不惯的官员,在朝堂上站不住,好提拔自己人。
“今天就不用汇报日常事务了,朕相信房爱卿等人,已经处置妥当。
今天第一件事——象儿!”
李象赶紧走到中间,拱手行礼道:“儿臣在!”
“这是朕的大皇子,名李象!
由于还未及冠,朕也未曾给他加冠,因此还没取字。
在李象十一岁的时候,朕就让他出宫去了,也就是朕登基之前,就让他出宫去了。
只怕不少爱卿,已经彻底遗忘了他的存在。
至于朕为何让他出宫,是因为朕要做一个尝试,而他就是最适合的那个人,也是唯一适合的。
毕竟朕的其他孩子,现在最大的也不过是四五岁。
为何要他出宫,是因为朕当初认为,生长在深宫大院的皇子皇女,根本就无从知道民间疾苦。
在十岁左右,又是人之性情,真正开始成型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情。
可以说,这个阶段接触什么人最多,就最容易形成什么样的性情。
朕不能让自己的皇子皇女,成为深宫大院长大,连民间疾苦都不知道的人。
朕让他出宫去,一个人生活。
先三年务农,再三年经商,今日终于回归!”
百官之中,好多人眼睛都瞪大了,心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但也有一些人,心中想的更加深入。
三年务农,三年经商,李承乾绝对不会做无用功。
既然如此,那这意味着什么?
“众爱卿是否在想,为何要三年务农,再三年经商?
或许有些爱卿,已经想到了。
但在这里,朕还是稍微说一下吧!
三年务农,能让他真正的了解,平民百姓一天到晚,究竟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生活之中又有何难处。
日头高照,暴雨连绵,又意味着什么。
他们每时每刻,在担忧什么,在期待什么,为什么而欣喜,为什么悲伤。
他们对朝廷的政令如何理解,他们对皇帝是什么看法,民间对百官又有何等传说。
这些种种,都是这三年需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