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建文元年:居庸关的烽烟
第七章 建文元年:居庸关的烽烟 (第1/2页)第七章建文元年:居庸关的烽烟
建文元年六月初一,卯时三刻。
居庸关的晨雾中,三万燕军如铁流般碾过碎石路。朱瞻膳勒住坐骑,望着关城上“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忽然想起胡广昨夜的密报:“梅花卫已在居庸关布下‘子午火雷阵’,阵眼就在关北的烽火台。”春桃递来渗着草药的湿布:“小王爷,这是防烟雾的,素梅的人擅长用毒。”
中军大帐内,朱棣用匕首敲击着舆图:“居庸关守将是徐达旧部,按理该听朝廷调令,但——”他忽然指向地图上的“黄花镇”,“三日前,这里的粮仓突然起火,烧的却是江南运来的陈米。”朱瞻基皱眉:“陈米?皇太孙的漕运向来用新米,除非……”
“除非这批粮食是梅花卫偷运的,”朱瞻膳接过话头,从怀中取出半块烧焦的木牌,上面“元”字印记清晰可见,“昨夜侦查队在火场捡到这个,是前元枢密院的粮牌。”他忽然注意到朱棣案头摆着个紫檀匣,正是朱元璋当年赐的“调兵虎符”,“父王是否打算用虎符接管关防?”
朱棣忽然冷笑:“若此时亮虎符,反而坐实‘清君侧’的罪名。”他从匣中取出一卷黄绫,竟是朱允炆刚颁布的《平胡令》,“皇太孙命我们‘剿除北元余孽,不得擅入中原’,这是要把我们逼到长城外决战。”他忽然握住朱瞻膳的手腕,“但你别忘了,居庸关下的地道,能直通怀来卫。”
未时初刻,关北烽火台。
朱瞻膳带着春桃摸近台基时,听见里面传来铁器摩擦声。他示意春桃守住退路,自己则从排水口钻入,霉味中混着浓重的硫磺味。火光映出数十个黑衣人的身影,他们正在往陶罐里装填黑色粉末——正是梅花卫秘制的“子午火雷”,遇水即炸,威力可轰塌城墙。
“头,”一名黑衣人擦汗道,“燕军已到关前,要不要提前引爆?”
“慌什么?”为首者转身时,月光照亮他脸上的刀疤,正是当年在聚宝门见过的梅花卫小旗,“素梅大人说了,等燕藩进城时再炸,这样既能杀了朱棣,又能嫁祸朝廷。”他忽然踢了踢脚边的木箱,“看见没?里面全是朝廷火器营的火铳,事后往尸体上一摆,就是铁证。”
朱瞻膳瞳孔骤缩,这才是梅花卫的毒计——既借火雷重创燕军,又伪造朝廷兵器嫁祸,激化双方矛盾。他摸到腰间的信号弹,却在此时踩到松动的石砖,“咔嗒”声在死寂中格外刺耳。刀疤男猛地转身,手中弩箭破空而来!
千钧一发之际,春桃破窗而入,梅花镖精准钉住弩弦。朱瞻膳趁机甩出绳索套住火雷陶罐,将其拖向墙角的积水潭——只要火雷遇水,就会失去威力。刀疤男怒吼着挥刀砍来,却见朱瞻膳反手将他推入潭中,陶罐在水中发出“滋滋”声,腾起阵阵白烟。
“快走!”春桃拽着他冲向地道,身后传来黑衣人混乱的叫喊。地道尽头是片松树林,月光下隐约可见数百顶帐篷,旗帜上绣着的却不是燕军的“黑麒麟”,而是朝廷的“赤火焰”。朱瞻膳猛然止步,地道口的石碑上刻着“怀来卫左千户所”——这里竟是朝廷守军的营地!
“小王爷,您看这个。”春桃捡起地上的传令箭,箭头绑着素梅的密信,“戌时三刻,引燕军入瓮,事成封王。”她脸色发白,“原来怀来卫早被梅花卫渗透,他们想让我们误以为这里是友军!”
戌时正刻,居庸关城楼下。
朱棣望着城头缓缓升起的“燕”字大旗,手中虎符攥得发烫。朱瞻基忽然指着关道两侧的草丛:“父王,草叶上有马蹄印,至少有五千骑兵埋伏。”话音未落,城头守军突然抛下滚木礌石,同时传来呐喊:“反贼休走!”
“果然有诈!”朱棣挥刀砍断飞来的箭矢,“瞻膳去烽火台查探,至今未归,怕是中了埋伏。全军后撤,改道——”
他话未说完,关北突然传来巨响,正是烽火台方向。朱瞻膳策马狂奔而来,身后火光冲天,隐约可见“怀来卫”的旗号:“父王!居庸关和怀来卫都有埋伏,是梅花卫的连环计!”
朱棣目光一沉,瞬间做出决断:“全军向西北突围,目标独石口!”他忽然拉住朱瞻膳的马缰,“你带五千轻骑断后,务必撑到子时!”
断后战场上,朱瞻膳挥舞长枪劈开第三波攻击时,手臂已被流矢划伤。春桃的梅花镖即将用尽,忽然指着远处烟尘:“小王爷,是忠勇卫的飞鱼服!”数十骑锦衣卫冲破重围,为首者抛出个锦囊:“皇太孙密旨,怀来卫指挥已被策反,这是他的调兵令!”
锦囊内的令牌刻着“卫”字,正是徐达亲军的标志。朱瞻膳转头望向怀来卫营地,忽然高举令牌大喊:“徐元帅旧部听令!梅花卫弑君篡位,现奉皇太孙密旨,随我诛贼!”
喊声如惊雷炸响,怀来卫阵中突然杀出一支白旗军,为首者竟是徐达之孙徐景昌。他手中长枪挑落梅花卫小旗的面具:“爷爷当年曾说,大明的刀只能对准外敌!今日便让你们看看,徐家军的威风!”
子时初刻,独石口外。
朱棣望着身后陆续赶来的败兵,忽然看见朱瞻膳肩上的血迹:“你可知,方才若怀来卫反戈一击,我们必败无疑?”他从怀中取出个瓷瓶,里面是宫廷秘制的金疮药,“但你赌对了,徐家人终究不愿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朱瞻膳接过药瓶时,注意到父亲袖口露出的地图一角,上面用朱砂圈出“大宁卫”:“父王打算借道大宁卫?但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只认黄金,”朱棣忽然露出狠厉之色,“当年父皇赐给宁王的金宝,足够买下他们的忠诚。”他忽然压低声音,“而且,我收到消息,素梅正在大宁卫与北元使者交易,她手中的第三份遗诏抄本,很可能藏在那里。”
寅时三刻,大宁卫王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