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章:毒品慈善家
第一卷 第六章:毒品慈善家 (第2/2页)第二个阶段的运输严谨、周密很多。岩糯亲自“研发”了不少匪夷所思的的毒品外包装,伪装成咖啡粉、灌在农家血肠里,装在罐头、旧家电这些能被缉毒警一眼识穿的包装早就过时了。
汽车内胎和车厢夹层这些虽然有效,但满足不了大批量的需求。岩糯想到了生鲜产品,切开一端、挖空内心再填充毒品的水果品种很多,菠萝、石榴、山竹等当地盛产的水果被开发出新的使用价值。
如此大量的毒品带来的利益,岩糯当然不会独享,每个有雄才大略的人,都会利用这些利益来聚集起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和合作者,并以此形成他的壁垒。
只有他能从金三角获得独家货源,毒品入境就以不薄的利润、统一的价格分销给省内其他实力雄厚的同行,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州市,但共同特点都是当地最为心狠手毒、残暴好斗的人。
所有毒品的交易地点就在莽城,其他人要把毒资全款用现金付给岩糯,然后在崖渡提货。结盟的最大好处是在全省形成一个巨大的联动保护网,每个盟友都与本地军警部门的腐化变节者再次结盟。对于不愿意或没资格加盟的毒贩,采用逐渐消灭的原则。
就是这么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联盟文化观念,让这么一群散沙似的贩毒人员,在利益所驱使的忠心下,对联盟的发起人和最高管理人岩糯,宣誓效忠。
联盟在六年前正式成立,经过慎重选择目标后,岩糯发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无情暴力打击,清洗掉所有阻碍发展的障碍,从此这个行业居然鲜有暴力事件发生。
他缔造了秩序和制度的贩毒王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被他独树一帜地应用到毒品的产业化运营中。
岩糯认为,依然把他看成毒贩是对他的轻视和不敬。他让那么多人一起发家致富,解决了产业链上近千人的就业,部分财富通过当地内循环,解决了穷人们的生计问题。
他是个有事业心的优秀商人,是企业家;
他捐建的道路、学校都获得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获得政府的高度赞赏,他是造福一方的慈善家;
他是个慈祥的父亲,是个好客的主人。
1980年代的后期,是最好的年代,诞生了很多相信实业兴家报国的企业家;也是最坏的年代,那些乡野里走不出去又雄心勃勃的人物,从最古老的犯罪行业中找到商机。
那是一个光明的年代,百废待兴,市场经济勃然而发,富裕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要蒙受投机倒把的耻辱和刑罚,已经成为能力超群的象征;
那是一个黑暗的年代,巧取豪夺的厚黑术成为罪犯的圣经,暴力获取利益是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