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长孙无忌的退路
第411章 长孙无忌的退路 (第1/2页)长孙无忌办事效率一向迅速,不过半月时间,李承乾就收到了房家办喜事的消息。
又是一场大雪,李承乾受召到两仪殿,看皇帝的脸色,就算没有喜事,心情也是不错的。
炭盆上盖了铜网侧边,烧糊的栗子泛着焦香,茶壶煮的咕噜噜冒泡,满室茶香。
李承乾随便找了地方坐下,心下疑惑,这个会客风格不太像皇帝。
李世民随手取了一个烧热的橘子塞给承乾,笑着说:“房家的事情,处理的不错。”
那日长孙无忌的表现,李承乾已经猜出长孙无忌闹这一场是为了什么,皇帝这个赞誉,他多少有几分受之有愧。
“舅父居安思危,故而思变,寻求全身而退的路。臣愚钝,还是见了舅父才想明白这个道理。父亲想必一开始,就看出舅父谋算了吧?”
“你老子也没那么神,何况他辅佐雉奴的时候,是个权臣,我一开始也觉得他排除异己,想要大权独揽。觉得他脑子不清楚,我身体好得很,他就敢这么造次,活得不耐烦了。
直到后来你跟他谈话,我才明白,他这是害怕自己泥足深陷,想要抽身早退。所以对房玄龄出手,他知道我不会允许他打破现有的平衡,必然会抬房玄龄,去东宫掣肘他。”
李世民如今也爱了清茶,或可说人随着年纪上涨,开始恐惧死亡,他的饮食风格同过去迥然。
“说实话,我在想清楚他的谋算之后,也着实感觉到惊讶,他竟然不想做权臣了。”
李承乾察觉到皇帝眼底压抑的杀意,想到从前皇帝曾对他说,若他忧虑长孙无忌,贞观皇帝驾崩之日,就是长孙无忌大限之时。
“这一次跟从前的形势不一样了,舅父因时而变,也在情理之中。”
从前他被废黜之后,皇帝明面上想立李泰为太子,有长孙无忌从中调停,才立了李治为太子。皇帝立了李治之后,该专门让李治拜谢长孙无忌,说什么你舅舅同意你做太子了。
李治做了太子之后,皇帝又说了李恪英果类我,也被长孙无忌挡了回去。在长孙无忌心里,李治的太子之位,那就是自己为李治争取来的,天然就有一种优越感。
再有,李治前期给人一股软弱可欺的样子,可长孙无忌三个外甥废了俩,没有长孙无忌选择的余地,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长久,为了活的久一些,长孙无忌必须去斗。
所以,怕李治太子之位不稳,长孙无忌排除异己,党同伐异。他身后只一个魏征,李泰身后站的人就多了,关陇的岑文本、韦挺,山东的崔仁师、房玄龄,江东的刘洎。
以上几位,无一例外都被长孙无忌直接或者间接搞得家破人亡。李治做了皇帝之后,登基之初地位不稳,仍旧是长孙无忌操刀,罗织罪名,罪有应得,含冤莫白的杀了一堆。
显庆元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长孙无忌自知大势已去,开始不问朝政,隐退居家编书,大概也是想着,希望李治这个外甥念旧情,能让自己这个舅父体面退场。
但是,从已知得历史去看,从贞观十七年到永徽六年,长达十一年的时间,长孙无忌做皇帝和李治这对父子的刀,将关陇、山东、江东、代北、李唐宗室得罪了个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