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疑诏不尊
第297章 疑诏不尊 (第2/2页)就像两个射手在线上对线,我上去就平A了你一下,你觉得不痛不痒。
过了一会,我又在你补尾刀的间隙A了你一下。
又过了一会,你感觉血条掉了一小格,点了个恢复,又被我打断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刚好四级,而你又在防御塔的保护范围之外的话,恭喜你,你可以回泉水购买装备了。
不用等8秒,1秒就回去了。
童礼的建议也是一样,阎改之先给他拖了两天,等到连东南行营的王臣鹤都已经知道了奏折上的内容后,李嘉才姗姗来迟的看到。
你这不扯呢么……
所以说啊,情报部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嘉看过后,也认为童礼的建议挺好的,可以施行一下,试试成效。
但他没有奖赏或者夸赞为大唐献计献策、准备在接下来的南北决战中一展身手、大放光彩,像周瑜、黄盖、谢玄、刘牢之那样青史留名的童礼,而是下诏叫他来金陵述职。
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在眼下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江淮和荆楚加起来有整整十五万郑军!随时都有可能发起匹配邀请,你这个时候把边军主将往京城调,你想干啥?帐中香吸多了?
更不要说你最近动作这么频繁,先把温太尉从前线调回来,以至于江淮大败。又收监了姑苏沈简,将沈太傅的势力拔了个七七八八。
这些都是政治斗争,是朝堂之事,你爱收拾谁就收拾谁,我不参与,也不反对。
可你别扒拉我啊!
我败,则国家危矣!!
童知府现在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两难境地——诏书是不能听的,金陵是不能去的,皇命是不可以公然违抗的。
啧……
抓着头发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后,童礼还是决定用那个前面有无数人用过,后面还会有无数人用到的理由——
陛下是圣明的,不会有错的。一定是身边有奸人蒙蔽了他,用手捂住了他的眼睛,用指头堵住了他的耳朵。
对,没错!一定是该死的周沛!
还有他那个不知廉耻、跟亲姐姐抢男人的小女儿!!
是夜,童礼升衙聚将,谓众人曰:“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
今朝廷奸臣当道、后庭妖妇惑主,温、沈被陷,贼矫诏诱我往江宁,料此去必不能返,我死无怨,争不知江夏该当如何?”
江夏本地的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人抽出腰间的剑就出了府衙大堂,直奔官驿,把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的宣诏内官拖下床榻,踩住脸颊,朝着他的心窝子就是一刀!
江夏府直接和金陵摊牌了,明明白白宣告天下,朝廷里有周沛这个大奸臣,陛下快点把他处理掉,如果您处理不了,臣会自动默认为您已经被他们挟持或者控制了。
下一步我要干什么,你是清楚的。
这个突然的变故是汴京没有预料到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大郑君臣们反应出奇的一致,每个人听到的第一时间都不自觉的愣了一下,谁都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
而且大郑现在还没有什么办法介入进去。
从明面上来说,总部位于金陵的江南行营是大郑朝廷的下属机构,童礼不遵守江南行营的命令,就是在挑战大郑,这已经可以按谋反处理了。
但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大郑和李唐必有一战,童礼这个时候搞分裂,大郑欢喜都来不及!恨不得给他钱粮兵器,让他可劲去霍霍,消耗唐国的兵力国力。
思来想去,汴京只能充当和事佬,在他们中间居中调停了。
“看我了面上,中不中?”
“裹不住,都别吭气啦~”
“不值当,别跟他一视~”
“中啦中啦,都并说啦~”
“搁不住,一点小事,就这妥了~”
之所以这样,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凡有能力出兵,大郑早就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挥师东下、一统九州了。
可惜,上次温茂纠集来各路势力围猎中原,虽然最后是大郑赢了,但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北境的云中、朔方地区,军事力量被消耗掉很多,减员编制需要补充、粮草军械需要补充。因为战争造成的民房毁坏、桥梁坍塌需要重建,民众需要粮食救济,总之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很多。
燕云地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李继贤的军事冒险取得了丰厚的战果,但幽州治下、包括冀州和沧州北部的一些地方都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劫掠毁坏,坛坛罐罐、零零总总加起来,是一笔远超预料的数目。
西南的川蜀多次发生叛乱,还要顺带稳步推进矩州府牂牁蛮的封建化、城镇化进程,能把自己顾好,就已经很不错了。灭蜀用了不到百日,平蜀却平了将近两年,直到现在依旧还有零星的叛乱。
江淮就更不用说了,连徐州都有唐军出现,他们这一路上吃的喝的哪里来的?肯定是“借”老百姓的粮食;军心是怎么维持不散的?肯定是“借”老百姓的婆娘。
从淮北到庐州一带,流离失所的百姓足足有数十万,得给他们提供吃的、提供喝的、安排住宿、安排工作,尽量让他们快点恢复原本的生产生活。
不然,他们可就要自己找出路了。
到那时,就会有更多的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去应对处理。你敢拖延一个问题,接下来就会衍生出数不清的问题。
荒村野落,满目疮痍。
派薛定他们南征,解决相对零散和弱小的荆南、岭南地区,已经是大郑在能力范围之内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就这,都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整个天下,陷入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和骤然的宁静之中,宁静的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将这一切打破。
黎明前的夜最黑,暴雨前的风最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