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青城脚下
第619章 青城脚下 (第1/2页)青城山位于成都西南,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因此得名。
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驾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亲自筑坛,于此供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
而青城派亦是源远流长,自东汉张道陵入蜀,于青城山建立道统,距今已七百余年。
青城武功经过多年提炼,渐渐专注研习剑术之道,拳脚等法已经旁落到次要位置,所以江湖上也有人直接称其为青城剑派。
相较门派威势而言,峨眉也要逊色三分,故青城也有巴蜀第一宗门之称。
如今青城派的掌门名为李静虚,道号极乐真人,虽为一派之尊,却与寻常武林掌门大异其趣。
他年过百半,道袍上常年沾着丹砂痕迹,腰间悬着的并非锋利宝剑,而是一柄刻满《道德经》的木剑。
青城弟子皆知,掌门毕生心血多半用在观星炼丹、参研道藏之上。
每日清晨必于天师洞前面壁吐纳,一坐便是三个时辰,反观武学修炼,反倒成了其修身养性的旁枝末节。
不过极乐真人的实力却不容小觑,三十岁时便已臻巅峰宗师境,一手天罡剑法夺天地造化,最后一次出手是在十几年前,在成都城外连败南疆十二位宗师高手。
就在江湖人都以为他会乘势突破大宗师时,李静虚宣布闭关,再出关时,竟将毕生剑招尽数遗忘,只余三式最粗浅的“劈、刺、撩”。
青城弟子惶恐不已,他却抚须笑道:
“剑招若滞于形,终是小道,唯有剑意通神,方合天道。”
此后李静虚便将门派一应事物交予师弟玄真上人王元处置,自己则常年隐居炼丹房,潜心钻研张道陵留下的太清丹经。
江湖中大部人认为他已经突破大宗师之境,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李静虚在虚张声势,每日炼丹研道,浪费了一身天赋,实际上还是宗师境界。
不过当年张三丰下山荡魔,途径青城,曾上山与李静虚论道三日。
下山后言及此事,称论道修真,自己远不如极乐真人,后来张三丰破境天人,倒也给李静虚增添了三分神秘色彩。
而那日擂鼓山之事传遍江湖后,青城掌门李静虚突然宣布闭了死关,并把余沧海逐出青城。
明眼人一看便知青城是怕了逍遥派,李静虚此举是在示弱乞巧,表面上看是赶走了余沧海,实际上连青城三老罗霄和陈道真的仇怨也一并了结。
不过此举背后含义终究是江湖人的猜测,青城本身并没有相应解释,所以陈长安还是想着来青城一趟,彻底解决了他与青城派之间的仇怨。
若是对方真想着化干戈为玉帛,那逍遥与青城日后便互称同道,也无需再相互提防算计,免得仇恨愈积愈深。
若李静虚明面上虚与委蛇,实则暗藏祸心,伺机报复,那陈长安干脆便灭了青城,正好一壮逍遥声威。
这一日,乌云聚顶,云层中紫色雷龙翻滚,风雨欲来。
从无嗔大师那离开后,众人一路走来也用了月余时间,随着真武新版本的时间临近,这几日的天气也逐渐恶劣起来。
乌云压境,青城山在墨色云层下如卧龙蛰伏。
山前官路,一行十余人马带着一只英武神雕,渐渐行至山脚。
陈长安身披玄色斗篷,任由山风卷动衣摆,脸上带着自在笑意,气息雄浑更甚前日。
却是昨日众人行至陡峭山涧,陈长安心血来潮,以轻功渡水,凌波微步成功突破,如今已是炉火纯青之境,四维属性再度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