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雪天中的煞风景
第十七章 雪天中的煞风景 (第2/2页)楚都亡了,还有什么好打的。
扶苏觉得这种战争很无趣,十分地没有必要,从章台宫前的大殿而过,一路走回高泉宫。
走到高泉宫的后院,还能听到水流进入鱼池中的水流声。
扶苏看着满满一池的鱼,沉默良久。
田安站在一旁看着,公子多半是在挑选,今天该吃哪一条鱼。
正要开口,又见到公子神色不悦地起身走入殿内,田安这才意识到,今天的公子不想吃鱼。
但今天,公子与丞相面见了陛下,公子还参加了早晨的廷议。
高泉宫的宫女与内侍都看出来了,今天的公子满腹心事。
田安询问道:“公子,晚上吃些什么?”
“还有芹菜吗?”
田安犹豫了片刻,又道:“还有的。”
“那就吃些芹菜。”
田安命人去宫里看看有没有芹菜,宫里要是没有就去外面找找。
不知不觉,天色就入夜了,入冬之后白昼也更短暂了。
内侍端着一盆翠绿的芹菜而来,来人回道:“宫里没有芹菜了,章邯将军在商颜山种了一些,就剩这些了。”
田安将这些芹菜煮了煮,就放在了公子的桌边,再热了一张饼。
就看着公子将芹菜与羊肉都放入一张饼中,将饼卷起来吃了。
夜色逐渐深了,公子依旧在看书。
平日里,公子就是这样的,公子高兴的时候会看书,不高兴的时候,也会看书。
殿外又下起了大雪,田安吩咐道:“公子爱吃芹菜,转告章邯将军,来年多种些。”
一夜过去,天还未完全亮,殿外的天光还是灰蒙蒙的,扶苏侧卧在榻上睡醒,便在一旁拿了一卷书看着。
即便是睡在寝殿内,还是能够感觉到外面的寒冷。
直到躺着有些累了,扶苏坐起身穿好了外衣,打开殿门。
迎面而来吹过一阵冷风,带着寒意与雪花吹入殿内。
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扶苏望着眼前的雪景,手中还拿着一卷书。
田安脚步匆匆而来,“公子,皇帝有诏命,说腊月休朝一月。”
扶苏放下手中的竹简,开始洗漱。
耳边又是田安的念叨声,他道:“多半是那些齐鲁的博士害陛下不高兴了,他们竟然敢在大殿公然驳斥皇帝与丞相,真该将他们都杀了。”
扶苏道:“老师说那些人留着有用。”
“公子可是用早食?”
“昨天的芹菜还有吗?”
“还有剩不少。”
扶苏吩咐道:“今天既然不用去廷议了,我自己做些饭食,拿芹菜来。”
平时公子都是自己动手做饭食的,而且公子的手艺很好,传闻是当年华阳太后教给公子的手艺。
因此,当今皇帝也十分喜欢公子熬出来的鱼汤。
每每想到这些,田安总是会满眼的热泪。
因为别人都不知道,只有田安知晓,公子的做菜手艺不是华阳太后传授的,华阳太后也说公子的手艺很好。
田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年幼的公子坐在华阳太后的榻边,为华阳太后熬煮羹汤。
那时候的公子是那么的年幼,却能不辞辛劳地亲手做饭食。
那时候的华阳太后还在世,太后总是看着年幼的公子,总是十分疼爱。
公子就是在太后的膝边长大的。
至今,华阳太后不在了,人们不知当年的隐情,太后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解释过,田安自然而然就让这个误会继续传下去。
如今咸阳宫人尽皆知,当年华阳太后最疼爱的孩子是公子扶苏,公子做饭食的手艺都是太后教的。
田安任由这种误会在宫里扩大,也从未解释过,哪怕这是误会,至少现在宫里的人看到公子,就不会忘记华阳太后。
而田安自然而然地觉得,他就是公子身边最忠诚的奴仆。
扶苏先将一些小米放入陶碗中,放在炉子上煮着,再将两颗鸡蛋放入另一个碗中,放在另一个火较小的炉子上,慢慢煮着。
而后一边看着书,一边耐心地等着今天的早食煮熟。
又过了半个时辰,扶苏这才将切好的碎芹菜放入锅中,又煮小半刻。
如此,那两个鸡蛋也就煮熟了,扶苏搁下手中的书,一个人安静地吃着饭食。
殿外依旧下着雪,地面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厚。
吃罢饭食,扶苏打算出去走走。
咸阳宫内到处都有正在清理积雪的宫人,扶苏走在咸阳宫的城墙上,从这里居高临下能够俯瞰咸阳城。
一个人读的书多了,那么这个人一定很博学。
扶苏觉得自己再读几年书,也可以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如果……将来能当一个博学的皇帝,应该也挺好的吧。
在这个静谧的雪天,丞相李斯开始了他的迁民计划,而且将原本的三千户人增加到了六千户。
不只如此,李斯还点名了十六个齐鲁博士前往北方,去主持迁民之事,还要记录长城修建情况。
如果说那些齐鲁博士在廷议时反驳李斯的迁民计划,属于蹬鼻子上脸。
那现在丞相李斯用迁民之事,来对付齐鲁博士,是反击,而且是蹬鼻子上天灵盖的。
几个齐鲁博士此刻正在丞相李斯的宅邸门口叫嚣着,用着他们毕生所学的脏话,骂着那位秦国的丞相。
可惜,秦国丞相的宅邸家门紧闭,不见客人。
这天寒地冻的,谁家还会见客?
几个老人家在李斯家门前撒泼打滚,就被几个巡街秦军给带了下去。
不知道为何,扶苏觉得丢人,毕竟迁民计划中,安排齐鲁博士的一环是自己提议的,老师竟然真的安排了,太损了。
今天看到了这煞风景的一幕,扶苏竟然感到有些脸红,转身便走下了城墙。
今天又有一队队的秦军离开了咸阳,其中被带走的还有齐鲁博士,这些老人家被请上了马车,要去北方查问边防。
令人觉得意外的是,这一次派往北边的博士名册中没有淳于越。
正值大雪天,淳于越送别这些要远去北方的故交好友,其中就有他年轻时在稷下学宫就结交的朋友,周青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