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启人生 > 0073【舆论漩涡,风口浪尖】

0073【舆论漩涡,风口浪尖】

0073【舆论漩涡,风口浪尖】 (第2/2页)

此时此刻,《南周》再发一篇文章,讨论名校争抢陈贵良的合理性。即一个学生文章写得好,真就有资格被抢着特招吗?
  
  陈贵良瞬间变成舆论焦点!
  
  笔仗开始了。
  
  《南都》拿到接力棒,又玩起老一套:刊登读者来信。
  
  从民国到当代,所谓的读者来信,讨论火热时可能是真的,但刚开始都属于自导自演。
  
  先冒充读者,写一封反对信。再冒充读者,写一封支持信。而且还要故意留下逻辑漏洞,吸引更多真正的读者来信反驳。
  
  南都和南周两份刊物唱双簧,目的非常简单。
  
  就六个字:吸眼球,赚销量!
  
  至于最后争论出什么结果,它们不会考虑,也懒得去关心。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认为特招新概念一等奖欠妥,不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先说公开。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居然还能单独补考,而且是监考老师临时出题。有没有提前串通的可能?会不会是请人代笔,再背诵下来去补考?暗箱操作的机会太多,如何能让人信服?”
  
  “再说公平。普通学生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能改变人的一生,凭什么写篇文章就能坐直升飞机过河?这对万千学子而言公平吗?”
  
  “最后说公正。理科赛事,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而作文大赛评奖,纯属主观行为,有什么公正性可言?你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还说它不如小学生作文呢!如果某位参赛者,跟评委私下认识,评委会不会卖人情给高分?”
  
  “因为舆论声讨,新概念获奖者已经三年没被保送,今年陈贵良凭什么能被清北特招?”
  
  这封所谓的“读者来信”,借着当下最火的招生公平话题,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
  
  大量真正的读者来信,呼吁取消文科赛事特招。
  
  支持陈贵良的来信也迅速出炉,历数晚清以来的偏科人才。比如某某大师,其他考试全部零分,但有一两科非常优秀,最终被名校录取,并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还抨击高考制度不合理,导致许多有特长的学生,失去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笔仗就这样打起来。
  
  其他媒体一看,凭什么就你赚销量?我们也要分一杯羹!
  
  于是乎,讨论相关话题的媒体越来越多。
  
  有的报纸准备不足,直接引用《西华都市报》的文章,并且全文刊登陈贵良的两首诗。他们也不谈论招生公平,而是围绕着陈贵良本人及其文章进行报道。
  
  《瀛海行》和《答董编辑》,终于从网络以及少数媒体关注,变成普通老百姓也跑来围观评判。
  
  许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也纷纷参与进来,趁机刷一下存在感。
  
  有人对此盛赞不已,有人却骂狗屁不通。
  
  甚至还有报纸,借陈贵良讨论留守儿童和乡村教育。
  
  简直群魔乱舞。
  
  鉴于非议之声太大,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就是否降分特招陈贵良,开会争论得特别激烈。
  
  这一拨舆论,短期内不会结束,热度还会继续提升。
  
  因为高考和招生改革势在必行,官方一直在幕后推波助澜。再过两个月,就连教育部都要亲自下场,一下子通报四起重大考试舞弊事件。
  
  不仅是高考,还包括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某知名院校,直接被取消英语四级考点资格。
  
  坐牢的不止一两个,罪名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直至今年高考,依旧有不少人顶风作案。并将在填报志愿期间,一桩桩被揪出来严厉处置,同时公之于众进行宣传警示。
  
  陈贵良一不小心被卷进时代浪潮。
  
  不论如何,陈贵良全国闻名了,而且普遍认可他是“才子”、“有志青年”。
  
  但也有许多人坚持认为,就算才子也不能特招,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萌芽》杂志社那边焦头烂额,因为接连有名校打电话过来,说明年不会再给新概念降分录取名额。先避避风头再说。
  
  二中的严校长倒是很开心,此前不愿来的媒体,竟纷纷改变主意。
  
  甚至还有不请自来的。
  
  约好日期,五十多家媒体杀向学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