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64章:李世民要禅位

第464章:李世民要禅位

第464章:李世民要禅位 (第2/2页)

谁也想不到,短短数年,大唐竟能从西域战乱频发,走向万邦来朝的盛世;
  
  谁也想不到,大唐的威名,竟能让遥远的阿拉伯帝国低头称臣。
  
  李承乾望着西方的夜空,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随着火器的推广、商路的畅通与文化的传播,大唐的盛世,将在“威加四海、万邦来朝”的荣光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
  
  太极偏殿。
  
  暖阁内的地龙烧得正旺,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打在梧桐叶上沙沙作响。
  
  李世民斜倚在铺着软垫的御榻上,手中捧着那份来自巴格达的奏报,已反复看了三遍。
  
  胡须在胸前微微颤动,眼中既有欣慰,更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
  
  “陛下,粟米羹凉了,要不要再传一份?”
  
  内侍张阿难轻手轻脚进来,见李世民指尖反复摩挲奏报边缘,终究没敢多言,躬身退了出去。
  
  不多时,高士廉身着紫色朝服走入暖阁,靴底踏过地毯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他见李世民这般模样,心中已猜到七八分,这份西域捷报,怕是又勾动了陛下对过往的思绪。
  
  “高公坐吧。”李世民抬了抬手,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不复往日的爽朗。
  
  “你看看,承乾这孩子,倒真把西域治住了。阿拉伯……当年朕派侯君集征高昌时,还只闻其名,如今竟也低头称臣了。”
  
  高士廉接过奏报,目光扫过“岁贡两千匹波斯锦缎”“永为藩属”等字句,指尖微微一顿,随即缓缓道:“太子殿下手段果决,先用火器破吐蕃,再派使者压阿拉伯,这份魄力,确实少见。只是……”
  
  他话锋微顿,终究还是说了出来:“当年玄武门那事,陛下心里,终究还是有疙瘩吧?”
  
  这句话像一块石子,投进李世民平静的心境。
  
  他沉默良久,忽然自嘲地笑了笑,指节轻轻敲击御榻扶手:“疙瘩?何止是疙瘩。朕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止损,为了大唐不陷入内乱。”
  
  “可他倒好,直接破了玄武门,带着大军逼宫,朕当时在太极殿上,看着他一身甲胄站在阶下,忽然觉得,这江山,终究还是要交到更狠的人手里。”
  
  暖阁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只有地龙噼啪作响。
  
  高士廉看着李世民眼中的复杂,有对权力旁落的无奈,有对儿子复刻政变的唏嘘,更有几分隐秘的认可。
  
  他轻声道:“陛下,太子殿下虽用强夺权,却没乱杀功臣,没扰百姓,反而平定外患、畅通商路,也算对得起大唐江山了。当年他刚掌权时,臣还担心他会意气用事,如今看来,是臣多虑了。”
  
  “是啊,没乱杀,没扰民。”李世民重复着这几个字,目光望向窗外的雨帘,仿佛又看到那年承乾逼宫时的场景。
  
  甲胄反光刺眼,朝臣们噤若寒蝉,而自己亲手缔造的贞观之治,在那一刻,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交了出去。
  
  现在他也不担心李承乾会杀了青雀跟稚奴。
  
  如今的太子,即便是他,都无法撼动其地位了。
  
  “朕近来总觉得累,总想起当年逼宫的画面。如今西域已定,天下太平,朕想……不如就顺水推舟,正式禅位给他。”
  
  李世民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
  
  “陛下!”高士廉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讶:“您真的想通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岁月的沉淀:“想不通又如何。”
  
  “他已掌控天下兵马,掌控朝堂,当今天蝎爱,谁不听他调遣,朕这个皇帝,早就是名存实亡了。倒不如主动禅位,既保全了皇家颜面,也能看看,他到底能把这大唐带向何方。”
  
  他拿起奏报,指尖划过“阿拉伯称臣”四字,声音忽然变得低沉:“朕当年擒颉利可汗,用了三年。他平吐蕃、收阿拉伯,只用了两年。”
  
  “朕懂文治,他懂武功,朕求稳,他求进。”
  
  “或许,大唐真的需要这样的君主,才能威加四海。只是……”
  
  李世民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落寞:“朕总想起他小时候,在御花园里拉不开弓,还非要朕教他射箭的模样。那时的他,眼里没有杀意,只有纯粹的孺慕。”
  
  高士廉心中一酸,轻声安慰:“陛下,人总是会变的,尤其是生在皇家。太子殿下如今的狠,也是为了守住大唐江山。”
  
  “您若禅位,既能安享晚年,也能亲眼看着他开创比贞观更盛的盛世,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沉默良久,终于缓缓点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你说得对。明日你去政事堂,就说朕决意禅位,让他们选个良辰吉日。”
  
  暖阁外的秋雨渐渐停歇,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太极宫的琉璃瓦上,却没驱散李世民眼中的复杂。他看着手中的奏报,忽然觉得,阿拉伯称臣的捷报,与其说是承乾的功绩,不如说是给自己的台阶。
  
  一个体面退出权力中心,看着大唐走向新未来的台阶。
  
  “高公,”李世民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几分郑重。
  
  “禅位大典上,你替朕告诉承乾,这江山,他可以用强拿,但要用心守。若守不好,朕在太庙里,也不会饶了他。”
  
  高士廉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臣遵旨。陛下放心,太子殿下定会记住您的话。”
  
  李世民不再言语,看着高士廉离开的背影后,目光中闪过几许放松。
  
  其实如果李承乾要强行上位,他也没有办法。
  
  须知当年玄武门,他也不过是当了几个月的太子,便就登基称帝,尊父为太上皇。
  
  原本以为李承乾也会这样,谁没想到,六年过去了,李承乾都没有强要皇位的意思。
  
  好像是当这太子当上瘾了。
  
  其实李世民也清楚李承乾的想法,之所以不急着登基,就是为了证明给自己看。
  
  他这个太子,才是大唐最优秀的继承人。
  
  现在,他做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