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死亡时间:二七年一月一日
第102章 死亡时间:二七年一月一日 (第1/2页)楚竹神色严肃。唯一让他庆幸的是,摇光的身份录入与女娲十七号相似。
“女娲……摇光!”楚竹抿了抿嘴唇,还是略感不适应,深吸了口气,询问道,“我的身份证注销时间,具体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注销的?”
注销时间:二七年,一月一日,下午四点。
死亡原因:乘车时,因意外自焚而亡。
楚竹眯起眼睛,凝视着时间和死亡原因,沉默了许久。
他之前想过很多种可能,却唯独没有想过,死亡时间居然会这么早!
“二七年一月一日,那岂不是距离现在只有……”
“没道理啊,发生了什么?”
不过此时,楚竹也大致明白了,为什么这一次历史线会发生这么巨大的改变——他死得太早太早了!
而且,影响历史线的……可能就是他这一次的死因。
“等等……”楚竹突然反应过来,询问道,“赵绍的死亡时间是?”
身份证注销时间:二七年,一月七日,晚上七点。
楚竹瞳孔骤然收缩,他想了想,再度询问道,“林夏呢?”
身份证注销时间:二七年,一月一日,下午四点。
楚竹感觉牙齿有些疼,跟他死亡时间是同一天,同一时间!怕不是林夏跟他坐的是一辆车……
这一次,当真是离谱……楚竹也不知道这条线上的自己到底碰到了什么禁忌,直接开了团灭发动机。
揉了揉眉心,楚竹反复思考,斟酌着道,“麻烦阐述一下,楚竹从二五年开始的所有人生轨迹,以及他做出这些事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广泛的影响?”
然后……
“二五年七月一日,楚竹开始正式发布自己的歌曲!他的歌声多变,擅长已知所有风格的乐曲,从摇滚到古典,从中文歌曲到英文、日语歌曲。”
“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楚竹便名声鹊起,成为神州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天王巨星。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崛起,进而拥有巨大的粉丝群!”
“这是只有全球互联网高度普及的AI互联网纪元,才有可能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六年二月一日,楚竹发布《星海》。最初,《星海》的销量不温不火,最多只因为他天王巨星的身份,他的死忠粉,进行了部分购买,勉强将售卖数目冲上了六千册!但是,转折点在半个月之后!”
“一位华清大学的大三学生,在看完《星海》之后,惊愕地意识到,《星海》中蕴含着大量对现有科学知识的解析、对未来的推断、对数学理论的畅想,甚至浅尝辄止地涉及到了黎曼猜想的解析。”
“这位大三学生,虽未曾完全看懂《星海》,却也为之由衷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不凡,被其折服,故而将其推荐给自己的老师。”
“也就是以此为开始,开启了《星海》在高端学术圈的广为传播。”
“二六年五月四日,神州科学院张伯海院士正式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推广、宣传,并且称其为‘总结了二十五个富有革命性的猜想,同时,对现有的物理学大厦完成了一次强而有力的修补,更是对黎曼猜想的解析有力地向前推动了一步’,而他的这一评价,获得了神州超过十位院士的转发!点赞!”
“伴随着这一标志性事件,《星海》正式开始破圈!”
“二六年五月五日,关于院士转发点赞,以及星海的话题,在全网范围之内,创下了单日点击破亿的奇迹。这是未曾有任何人经营的数据!有关星海的相关信息,占据了各大平台的榜首。”
“伴随着热度的飙升,《星海》在神州国内,在短短三天时间内,便售卖破百万,十二天时间销售破千万,创下了自互联网时代开启以来,传统纸质书籍在最短时间内破百万,破千万的销售记录!”
“其甚至在神州国内,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二六年六月十四日,白头鹰丹尼斯院士也在社交媒体上对此书进行了宣传,并且称其为‘所有的白头鹰大学生都应该阅读的书籍’!”
“二六年七月七日,神州内的这种名为星海的文化现象,在海外院士的助力之下,开始向全世界范围内蔓延!”
“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全球范围内,《星海》售卖数据破亿册!”
“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楚竹再度出品了《星海详解》。这一书籍,虽然被无数的星海忠实读者,称之为‘看不懂’,‘完全不明白’,但是在学术界却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地震!”
“曾有大不列颠院士表明,《星海详解》中的内容,足以造就十二位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八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甚至,楚竹还能凭借这本书,顺便拿个菲尔兹数学奖!”
“就连张伯海院士都承认:这书完全不像是单个人能够造出来……倒更像是,一批顶级的科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一同合作编写出来的!但是,这却偏偏就是楚竹一个人拿出来的。”
“苏奉国院士也表示:这更像是一本新时代的,科技版本的‘永乐大典’,即便字数并没有庞大到永乐大典那种级别,却也不像是个人能够写出来!”
“非人者的称呼,至此也冠在了楚竹的头上。”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白头鹰向楚竹发出邀请,希望他参加在大苹果市举办的全球科学家大会,遭拒。”
“同年十二月十一日,世界范围内突然掀起了楚竹并非原作者的舆论。因为,楚竹除了出版书籍以外,并没有对书籍中的任何内容进行过解析。”
“全球数学家大会、物理学研讨会,也曾经对其发出过邀请,邀请其进行演讲,但是却被他通通拒绝。”
“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是国外,即便是国内的邀请,楚竹同样也都拒绝。”
“这过于异常!他仿佛陷入了一个沉寂期……从歌曲,到,都全方位的不发声了!仿佛彻底的与世隔绝。”
“但是,无论外界舆论怎样喧嚣,都无法否认一点——楚竹的两部著作,强而有力地对全世界的科研形成了推动!”
“最让人震惊的是,他在书籍中所推出的众多猜想,最后在现实中一一验证,全部为真!无一为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