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同道
第287章 同道 (第2/2页)但这叫‘提拔’,不叫‘酬功’,提拔不是功,而是关系与情分,这是施恩。
大多数情况下,小卒们活着就得从命,死了也就死了,谁在乎啊……
姓名后面若是没有字,生死就只是个数字。
项目成功的荣誉只会归功于领导,牛马们连续加班几个月是不会有人在乎的,项目成果报告与升迁名单里也不会有牛马的名字。
若是领导有人性,体恤牛马,或许能给牛马们分点物质奖励,多吃几口饲料。
仅此而已。
普通兵士若想得功,通常只能靠斩首。
以前,秦汉是有明确规制的——斩首一级升一爵,以军功授田,二十等爵对应的不仅有社会地位,还有实际的物质奖励和生活保障。
但现在,军功授田已经不存在了。
田都是有主的,没田可授。军爵也无法再免去赋役,反而有可能引人觊觎。
既然无法授功,军功授田也就渐渐不再被人提及。
但若是完全不给牛马任何希望,牛马肯定是要暴动的。
于是,在本就被所有人广泛认同的世代承继逻辑加持下,牛马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祖上有罪的,那么其子子孙孙都自带罪名,不可能有任何前途。
祖上不洁的,那子子孙孙就都不干净。
有的是犯官之后,有的是奴人之子,有的是娼户,有的是市籍(商人),有的是赘徒(祖上是赘婿),有的是徙徒(做过流民)……
只要不是以耕读为业,那就全都算是贱业。
若是祖辈的择业方式稍微有那么点问题,那就是生来的原罪,有的叫贱籍,有的叫罪徒,有的叫‘曾事贱业’。
医巫百工倒是不被视为贱,但也不算良。
投胎的水平几乎决定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一切。
幸好刘备父祖皆是官吏,出生的时候就落定了籍,有士族身份,要不然刘备也算从事贱业。
(历史上刘氏亲族看不上刘备就是因为如此,以当时的观念,很少会有人觉得曾事贱业的刘备能有出息,身为市籍的商人倒是愿意帮他。)
能被称为良民的,只有士族和良家子——祖上三代不犯七科谪,未曾从事贱业,有田产、会官话,以正业(耕、读)传家的才是良家。
但若是没田产,那当然就只能从事贱业了……
于是,大多数人生来就有了原罪。
而军功的作用,便是让那些有原罪的牛马接近于良家子。
若有罪,可以用功劳折罪或抵罪(钱和绢只能‘保释’);若身份卑微,可以用功劳抵苦役(但不能抵粮税马税等‘正役’)。
反正没地位的就刚好适合苦役,兵役、漕役、河工役、修宫役……万事皆可役,取个名就行。
由于不再以军功授田,军爵的作用也已几近于无,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成为良家子的。
自身尽量洗去贱业接近良家子,为自己的孩子置产业使其像个良家子,让孙子能读书进学,使后代真正成为良家子——这就已经是普通兵士最高的追求了。
但是,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