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关东联军
第281章 关东联军 (第1/2页)这年头消息只能靠人传,车马又慢,外地想得到可靠消息,渠道是非常少的。
尤其是涉及各种事件的顺序——在几天内,雒阳连续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当事人或雒阳的官员倒是勉强清楚,但外地人根本分不清先后顺序。
天子驾崩了,皇后死了,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也死了,嫡储史侯也死了,袁隗全家都死了,并州刺史丁原也死了……
袁绍举兵杀死了张让、赵忠等中常侍,铲除了绝大多数阉宦,携亲族尸体逃离雒阳。
却被董卓部下吕布、郭汜等部追击,又有刘备爪牙关羽、徐荣等部轮番追杀,只能放弃亲族遗骸逃命脱身。
雒阳百官死了一大堆,据说是刘备和董卓持剑入殿,一个个拖出朝堂害死的,死的大多都是过往名声极好的名士,比如何颙、郑泰、周毖、伍琼等等……
年仅8岁(虚岁)的刘协登基为帝,28岁(虚岁)的刘备成了辅政大臣,董卓以外戚身份担任司空,董太后临朝监政。
刘备把持朝政,传檄天下,称袁绍是国贼,号令天下共讨袁绍。
董卓清除京中官员,排除异己,安插族人为官。
这些事全部都是事实,而且发生在短短数日之内。
一般人是无法看到事件过程的,也不知道先后顺序。
如果仅看这些事实,人们可能都会脑补出一个结论……
再加上这些年来大汉的惯例——扶立幼主、权臣当政、外戚弄权、名士被害……
谎言其实是不需要说谎话的。
全是真话,全是事实,但结论往往与真相完全相反。
刘协登基的消息当然有朝廷驿马传讯,刘备发出的讨逆檄文也有公使向四方通传。
可朝廷公使也没法把完整的消息传遍大汉,没有电视新闻,没有网络媒体,只能靠驿使的嘴和简牍传讯。
再说驿使本就是风险极高的活儿,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出外的公使和驿使,‘失踪’几率极高。
而此时的陈留郊外,便有人正在挖坑——掩埋朝廷公使的尸体。
还有人烧了烙铁,在朝廷驿马的烙印上,遮盖了一层‘边’字烙纹。
张邈向曹操等人讲故事的时候,陈留名士边让就在陈留郊外看着手下人烧烙铁,他身前烧着一堆简牍。
边让是与陶丘洪和孔融齐名的名士,三人皆被称为‘后进冠盖’。
何进去年辟了边让为令史,还以高才提拔,一年内数次升迁,年初朝廷任用边让为九江太守平定蛮人暴乱,但边让没去赴任。
准确的说,是边让接了九江太守的任命,但没去九江,回了陈留家中就不走了。
这不是因为道路不通,年初可没有发大水,朝廷也还没生乱。
只是九江那地方乱得很,又有蛮人又有山贼,几十年来都没消停过。
卢植十多年前被任命为九江太守,带兵平定九江,随后就立刻辞官回雒阳编撰石经了,然后九江立刻复乱……卢植都搞不定的地方,边让当然不想去。
边让烧的那些简牍,都是朝廷传告的檄文。
简牍都能点起火堆了,当然不只是来自一个两个公使……
一个剑客前来回报:“边君,周围已全数清理过了,所有向东而去的驿马皆已拦截杀埋,合十九骑。”
边让点头道:“去向本初回话,能帮他做的,我都已做了,起兵之事我无力参与……让他自己保重吧。”
剑客躬身行礼,取了匹马向荥阳方向飞奔而去。
荥阳是从雒阳出关东的必经之路,陈留是通往东部兖、青、徐各州郡的驰道中枢,荥阳那边若有没截住的驿马,陈留这边便能截住。
边让往陈留走去,行到城门附近,见了打着‘曹’字旗的兵马,犹豫了片刻,打算转身不入城,却被人叫住了。
“文礼,孟卓兄正在寻你呢……”
文礼是边让的字,孟卓是张邈的字。
叫住边让的人是卫兹,字子许,张邈的好友。
边让、张邈、卫兹都是陈留名士,又都是同期为官,相互关系都挺不错。
张邈去年被何进举高第任用为骑都尉,而卫兹则被车骑将军何苗辟用为河南尹东部尉。
前段时间何进与何苗相争,张邈与卫兹便两头不帮,一起回了陈留。
见卫兹与曹家兵马一起,边让皱了皱眉,招手把卫兹单独叫到一旁:“子许,孟卓为何要引曹孟德来此?此阉宦之后,怎能与我等同心?”
卫兹叹了口气:“曹孟德是我叫来的……其人有勇有谋,部下有不少强军,其又是本初旧友……孟卓与我皆乏兵阵之能,既要兴兵,正好以孟德为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