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相救之恩》
第342章《相救之恩》 (第1/2页)“当年我家和云飞家就住在武汉三镇的南岸嘴,老话说‘一勺舀进两江水,半杯清茶三镇香’,说的就是那儿。长江和汉水在那儿汇合,但我们以前却不认识,是这场大洪水,把我们的命运连到了一起……”
正说着,陈苗苗突然眼睛一亮,打断她问:“对了晓彤姐,我听说湖北的鱼鼓特别好听,是真的吗?”
晓彤被打断了回忆,却也不恼,笑了:“小豆子懂得还真多!我们就是听着鱼鼓长大的,里面唱的都是行侠仗义、绿林英雄的故事,可带劲了。”
“那唱一个给我们听听吧!”郝小雨立刻兴奋地提议。“来一个!来一个!”大家立刻跟着鼓掌,气氛又热闹起来。
晓彤见大家热情这么高,便笑着说:“来就来,不过我唱得不好,你们可别笑我。”
她从桌上拿起一只空碗当鼓,左手捏着两把勺子当鼓槌,右手攥着一根筷子,清了清嗓子,边敲边唱起来:“九省通衢大武汉,长江汉水纳百川,两江汇合处有个地方叫南岸,地域特殊不一般……”唱着唱着,当年大洪水的情景突然像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浸泡在水里的房屋、人们焦急的呼喊、浑浊汹涌的洪水……她的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了下来,砸在空碗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年正逢百年不遇的雨季,长江洪水过境武汉三镇,水位一天比一天高,像咆哮的巨兽,洪峰一次次拍打着江岸,不断啃噬着堤坝。塌方、渗漏、大坝崩塌的消息接连传来,灾难接踵而至,整个武汉都泡在抗洪救灾的紧张与恐慌里……”晓彤哽咽着,声音里还裹着未散的哭腔,每一个字都像浸了水的棉花,沉甸甸的。
“那是你的家乡啊!”苗苗忍不住地说。
“是,我们就住的南岸嘴啊,正好卡在长江和汉江的嗓子眼儿上,是长江防洪最要紧的江段。洪水退了之后,上游漂下来的东西就没断过,木板子、破家具、烂衣服,还有各种说不清的杂物,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在水面上打转转。好多人都揣着袋子在江边捞东西,我和我哥也去凑热闹……”晓彤讲述着。
“洪水刚过,多危险啊!水流肯定还急着呢!”郝小雨听得心都揪紧了,忍不住插话,眉头拧成了疙瘩。
“可不是嘛……”晓彤吸了吸鼻子,刚擦干的眼角又泛起水光,她抬手抹了把脸,声音轻轻发颤,“当时我正蹲在江边捡东西,忽然看见一只小猫在水里扑腾。你们是没见过,那小猫可招人疼了,浑身湿淋淋的,毛都贴在身上,缩成个小毛球,趴在一截漂浮的木桩上,圆溜溜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像是在求救。”
“那还不赶紧救?”苗苗急着说。
“我急得伸手去够,可水流太猛,木桩漂得飞快,怎么也抓不住。我哥跑过来帮我,谁知一股大浪‘哗’地拍过来,一下子就把我们冲散了……”晓彤的声音像带了钩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牢牢吸住了,满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陈苗苗更是攥紧了拳头,手心沁出的汗把桌布都洇湿了一小块。
这时,包晓彤反倒渐渐平静下来,嘴角忽然勾起一丝自嘲的笑:“我在水里扑腾了好几个小时,胃里、肺里灌满了,水感觉胳膊腿都快断了,早就精疲力尽,真觉得身体往下沉,再也撑不下去了,一时间,我忽然感到一切都轻松了,反而有些舒服了。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云飞正好沿江边走过来,一眼就瞧见我了。”
“哎呀,这回总算有救了!”郝小雨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拍着胸口直念叨。
“可他看见我扶着一截破木头随波逐流,漂来荡去的,却站在岸边没动,压根没来救我。”晓彤故意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像在说什么好玩的事儿。
“为什么呀?他没看见你还有气吗?”青缘忍不住追问,心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握着酒杯的手指都收紧了。
“后来他才跟我坦白,说当时看我漂在水上一动不动,脸白得像纸,还以为是个落水的死人呢。”晓彤笑着解释,眼里却漾起一层暖意,“我那会儿是真没力气了,可耳朵听得见啊,知道有人在旁边。想喊他,嗓子却像被胶水粘住了,发不出一点声;想挥手让他看见,胳膊却重得像灌了铅,怎么也抬不起来,急得我想放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