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皇子夫人,规矩家法
第252章 皇子夫人,规矩家法 (第1/2页)孝道重要,泰顺帝常自陈“以孝治天下”。
然则,此番姜雪莲迁葬一事,泰顺帝却不让新归宗的皇子袁易亲赴江宁料理。
细察其里,实有深意存焉。
其一,袁易作为新归宗的皇子,地位微妙,根基未稳。他骤然归宗,不知碍了多少人的眼,挡了多少人的道。如今神京风云暗涌,他须留在神京,若因生母迁葬之事离开神京长达数月,对他不利。
其二:皇子流落民间是泰顺朝的宫闱秘事,若教袁易大张旗鼓亲往江宁为生母迁葬,不啻于向天下宣告:“瞧,我就是那个来自民间的皇子,我要迁我生母的坟了!”引得朝野议论,徒损天家颜面。
其三:袁易既列皇子尊位,难免招人嫉恨。这种时候,他若去江宁迁葬,千里路途,舟车劳顿,其间或有人暗中加害。而泰顺帝近期才经历袁历遇刺身亡之痛,如今实是子嗣单薄,他又很赏识袁易,岂肯令袁易轻涉险地?
其四:姜雪莲迁葬之事,是泰顺帝的恩典和旨意,而非袁易个人之事。君恩重于亲恩,整个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皇恩浩荡,而不是“自下而上”的皇子尽孝。故而行此事者,当是奉旨办差的臣工,而非皇子袁易本人。
其五:袁易既已贵为皇子,由他亲自执行一项具体的、劳顿的工程事务,是不得体的。他的角色是“恭领圣恩”和“感恩戴德”,而不是亲自操办。
其六:给姜雪莲迁葬这种事,朝廷自有典章制度,一应事宜自有内务府、工部、礼部及地方官员循例办理。泰顺帝特旨命贺赟总揽其事,协调各部,已是格外周全。
袁易虽不亲自去江宁迁葬,却非全然置身事外。
他可能会迎送灵柩。当姜雪莲的灵柩历经跋涉抵达神京附近或妃园寝时,泰顺帝可能会允许他前往迎接。
他可能会主持安葬仪式。在妃园寝举行的安葬仪式上,他可能作为主祭人出现,焚香奠酒,执礼如仪。这既全人子之心,又不失天家体统。
再就是祭祀。祭祀之事,方是皇子袁易对生母尽孝的绵长之道。
……
……
尽管今日归宗皇子,尊荣加身,令袁易心潮澎湃,但他实也耗神费力,生出几分倦意来。
他素来又有午间歇晌半个时辰的习惯,而在这赤日炎炎的五月晌午,于清凉卧室中午睡半个时辰,实是祛暑养神的快事一桩。
他今日并未在自己居住的宁国府正堂院落午睡。细论起来,他竟还从未在那富丽堂皇的正堂内安眠过。三日前方才迁入这宁国府,当日便遭袁时上门寻衅,继而便被羁往畅春园,直至今日方归。
今日午睡,他去了元春所居的院落,这院落位于正堂院落东侧。
想当初,一家人住在东郊姜宅时,因房舍有限,元春一直与他同住一间卧室。如今迁入轩昂的宁国府,便不再如此。元春有了自己单独的院落,宽敞精致,花木扶疏,且布置得清雅温馨,透着女主人的巧思。
元春亲自将袁易引入自己的卧房中。
房内收拾得纤尘不染,窗明几净,帘栊低垂,遮去了室外炽烈的阳光,只透进柔和的光线,空气中弥漫着元春身上惯有的那股清甜幽香,令袁易心神宁帖。
元春服侍他脱下外袍,只着中衣,在铺着玉色簟席的凉床上安置了,又细细替他掖好纱衾角,便携了抱琴悄步退了出去,只留下香菱在房内伺候。
此时,绣帐之内,袁易已然睡去,呼吸均匀。
香菱斜着身子,坐在床沿一旁的绣墩上,手中执着一柄团扇,轻轻地、有节奏地为袁易打着扇子,送去缕缕凉风。
她望着帐中熟睡的男子,那张熟悉的面容,此刻在睡梦中更添几分平和,只是其身份之尊贵,却与三日前已截然不同。
她不由看得入了神,心思飘忽,到现在仍觉恍然若梦。
“大爷……怎地忽然就成了皇子了呢?”
这念头在她心中盘旋不去。
她本非那等爱慕虚荣的女子,只是当她得知自家大爷竟是龙子凤孙,从此位份尊崇无比,在由衷为大爷感到欢喜庆幸之余,心内的一份倾慕之情,竟也不由自主地滋长了不少,变得愈发浓烈起来。
世间女子,或多或少存着慕强之心,便是香菱这般秉性柔顺、心思纯良的,亦难全然免俗。
眼见昔日倾心之人一跃九天,那份情愫便也如水涨船高,难以自抑。
她小心翼翼地打着扇子,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皇子爷的好梦,目光流连在他安静的睡颜上。
忽地,一个藏了已久的心思抑制不住地冒了出来:“爷……不知何时才会……才会收我入房呢?”
这念头并非今日才有。
因她是在爷身边服侍已久的大丫鬟,模样儿好,性情柔顺,又识文断字,家中众人都认为她将来多半是爷的房里人,就连主母元春都已默认了此事。
她自己也早存了此心,只是一直藏在心底。
此刻,此念一起,竟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强烈,充满了殷切的期待。
她想着若能长伴这位尊贵无匹的皇子爷身边,做一个侍妾,便是甚大的福分了……
帐中袁易翻了个身,似是睡得沉了。
睡梦中的他不知道,此时守着他的香菱涌动了这般女儿家的绮思。但他知道,若按照原著轨迹,此时的香菱已是薛蟠的妾室了。
香菱且收敛心神,继续轻缓地打着扇子,只将那女儿家的绮思藏在心底,化作帐幔内无声的守护与期盼。
窗外蝉声间歇,更衬得房内一片静谧。
夏日的午梦正长,而某些命运的轨迹,早已悄然偏转。
……
……
元春在宁国府中虽有了自己独居的院落,但依着礼数惯例,袁易仍将正堂的东耳房拨与她日常起坐之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