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逆子袁时,野种姜念
第242章 逆子袁时,野种姜念 (第1/2页)五月初九这日,姜念忙着交接、开启宁国府并搬家的相关事宜。
而这日神京西郊的畅春园内暗涌着一场惊天变故。
这日,袁禩、袁禟、袁三人联袂入园时,忽见太监陈大全疾步上前,高声宣道:“奉太上皇口谕,着将三位爷暂留园中问话!”
话音未落,十余名侍卫如狼似虎般围拢上来,将三人团团困住。
袁禩、袁禟、袁面面相觑,心下暗惊。
同样是这日,皇三子袁时奉召入澹宁居觐见泰顺帝。
殿内,案上摆着一本泰顺帝曾经手抄的《金刚经》,已是蒙尘。
袁时跪伏于地,屏息凝神,忽闻御座上一声冷笑,如寒冰坠地:“来人!将他拿下!”
话音未落,左右侍卫一拥而上,将袁时按倒在地。
泰顺帝目光森冷,如刀似剑,连番诘问之下,袁时战战兢兢,只得伏首招认,自己确曾将那《金刚经》并一张钤着“圆明主人”印的信笺交予袁禩,只是当时袁禩是以别的事情相要,他事先并不知袁禩、袁禟、袁趁着太上皇景宁帝南巡刺杀袁历及假刺景宁帝嫁祸泰顺帝的谋划。
如此一来,袁时此番的罪责就轻了些,然在泰顺帝眼中,仍是忤逆难赦。
只是眼下圣心所系,全在老八、老九、老十这一干“八爷党”身上,故暂按下袁时之事,留待后处。
袁时被拘于园中一日夜,至翌日五月初十,泰顺帝再召他入澹宁居暖阁。
殿内寂然,泰顺帝端坐御案之后,面色阴沉,半晌方冷冷道:“逆子!朕的皇位给谁也不会给你!滚回去闭门思过,无朕旨意,不得擅出!”
袁时闻言,如遭雷击,慌忙叩首哀恳,然泰顺帝已拂袖转身,再不言语。
袁时只得含泪退出,步履踉跄,背影萧索。
殊不知,泰顺帝目送其退出,眼中寒光一闪,心中另有盘算……
……
……
五月初十,依然是个晴日。
火热的阳光下,袁时自西郊畅春园坐马车回城,他在城内有一座亲公府,且这座亲公府位于忠顺王府附近。
路经忠顺王府时,袁时略一踌躇,便命车夫停住,自己下了马车,来至忠顺王府大门前,得知忠顺亲王正在府内,也不用通报,他便直接迈步走进了王府。他与忠顺亲王这位三伯素来亲近。
一名太监见到袁时,满脸堆笑,躬身道:“三爷来了!王爷正在后园听戏呢。”
袁时微微颔首,随那太监穿过几重院落,径往后园行去。
忠顺亲王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吟风弄月,更痴迷戏曲,府中养着数十名戏子。袁时亦好此道,曾多次来忠顺王府听戏,与他的三伯谈笑风生。
忠顺王府的后园甚是精致,假山迭翠,曲水回环,亭台楼阁掩映于花木之间。
袁时进了后园,远远便听得丝竹悠扬,夹杂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清越婉转,似莺啼燕语。转过一道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座水榭临池而建,风拂过,帘影摇,隐约可见里面人影晃动。
水榭内摆着十几张木椅,忠顺亲王斜倚在太师椅上,身着家常石青色团龙纱袍,腰间系着一条松花汗巾,手执一柄泥金折扇,轻轻点着节拍。身旁围着十余个文人、清客,或摇扇品茗,或凝神静听,显是沉醉其中。
台上正唱着《南柯梦》。
袁时站在一旁,静静听了一会儿,却无心赏戏,只觉胸中烦闷,便上前几步,向忠顺亲王行礼道:“三伯。”
忠顺亲王闻声回头,见是他,面上露出笑意,道:“哟,时哥儿来了!怎么悄没声儿的?快坐下听戏,今儿唱的是《南柯梦》。”
袁时勉强一笑,低声道:“三伯,侄儿有要紧事,想借一步说话。”
忠顺亲王眉头微蹙,手中折扇一合,当即起身道:“既如此,随我来。”又喝令戏先停下,待他归来再唱,这才引着袁时离开水榭,穿过几丛花木,来到一座精巧的花厅。
这花厅四面皆是雕花隔扇,窗棂上糊着蝉翼纱,日光透入,映得满室生辉。
厅内陈设极是富丽雅致,正中一张紫檀嵌螺钿的八仙桌,上设一尊青铜狻猊香炉,袅袅吐着沉水香。两侧摆着几把黄花梨圈椅,椅背上雕着缠枝莲纹,细腻非常。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其中一幅米襄阳的山水,笔意苍润,尤为醒目。
忠顺亲王端坐于一把黄花梨圈椅上,手里摇着泥金折扇,神色淡淡,命丫鬟们奉上香茗,随即挥手屏退。
待丫鬟退尽,忠顺亲王抬眸看向袁时,慢条斯理道:“时哥儿,究竟是何等要事,竟这般郑重?”
袁时略一踌躇,道:“三伯,难道你竟不知?昨日八叔、九叔、十叔俱被太上皇拘在畅春园审讯,连侄儿也被父皇关押了一夜,直至方才才得脱身。”
忠顺亲王手中折扇微微一顿,随即“啪”地一声合上,叹道:“此事我业已知晓,只是——”他眼波微转,似笑非笑地瞧着袁时,“你竟能这般快便出来了?”
袁时并不立刻答话,只反问道:“三伯可知八叔他们此番所犯何事?”
忠顺亲王略一沉吟,指尖轻轻叩着案几,道:“倒也略知。你呢?可知晓实情?”
袁时神色凝重,道:“侄儿已晓得了。八叔他们竟勾连戴权,趁着太上皇南巡之际,在扬州刺杀了袁历,又于江宁假意行刺太上皇,意欲嫁祸于父皇。”
忠顺亲王听罢,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玩味,悠悠道:“听闻你曾偷偷将你父皇手抄的《金刚经》并一张钤着‘圆明主人’印的信笺,私下交予你八叔?”
袁时忙道:“确有此事,只是侄儿事先并不知八叔他们此番谋划,当时将那《金刚经》与信笺交予八叔,实乃另有缘故。正因如此,侄儿此番罪过尚不算大,否则父皇也不会放我归来了。”
他倒是没提泰顺帝不让他继位之事。
忠顺亲王微微颔首,心中却暗忖:“老四素来刻薄,心狠手辣,以他的性子,必是认为袁时此番罪过不小,只是他目今膝下子嗣稀薄,仅有袁时、袁昼并一个病弱幼子,否则岂会这般轻易饶了袁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