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军衔制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军衔制 (第1/2页)荆国原来的疆土终于得以重聚,历时两年多的三分割据也是彻底终结。
张邺起于微末,如今却是百万之军的统帅。
百万之数,这对于如今大乾天下而言,能轻易拿得出手也只有四大霸主国,具有霸主之位的云国、雁国、昌国和坤国。
也只有这四大霸主才有如此的军备力量。
不过这四个国家都互相钳制,谁都不愿意打破平衡。
即使有战出兵,也都留下多数力量来防备其他三国。
也正是因为此,张邺军才在鸭儿关和庞城胜了雁军,哪怕是赚取了雁军二十万。
雁国依然不敢大举出兵攻打张邺部,正是因为云国、昌国和坤国虎视眈眈,令雁国不得不放弃。
剩下的八大强国荆、莫、川、顺、寒、离、金和石国,他们的国力尚可,常备军力一般,倒也勉强生凑出个百万之军。
正如现在的荆国,宋、南和明三方割据,穷兵黩武,竟也真整出了百万之数。
现在尽归于张邺之手,这百万之军可是在尸山血海中走过一边的,也算是完成了正规军的蜕变。
加之张邺的大荆虎师军纪严明,三大注意和八项纪律贯彻全军,又有思想的教育,已经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军事强国。
当然,张邺尚且不自知。
大荆初定,自然首先要建立好初步的统治班底。
这一日,他于鹿中王廷中,召集了众多心腹将领和谋士,一同商议军事和文治上的制度改革。
张邺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缓缓开口道:“如今大荆虽已初定,但局势尚不稳定
。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统治体系,尤其是军事和文治方面。
今日,便与各位一同商讨相关事宜。”
白驹异微微躬身:“元帅英明。军事乃国家之根本,文治则关乎国家之长治久安,确需慎重谋划。”
张邺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在军事上,我决定废除六卿制,改为军衔制。
如此,既能明确将士们的等级和职责,又能激励他们奋勇向前。”
将领们听闻,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吴罗刚上前一步,抱拳问道:“元帅,这军衔制具体如何划分?还望元帅明示。”
张邺微微一笑:“将军不必焦急。我已有规划。像将军吴罗刚、白远、郭达、肖导成、旬佸、陈实、南霸七人,战功赫赫,便封为大将军。
关不二、吴一刀、蒋琬、公孙知、张安、严延等人,封为上将军。
朱英爽、左亮玉、袁捷、费施、张云、薛亮、赵飞等封为中将军。
再往下,还有少将军、准将军等爵位。再往下,依次有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衔。”
白远赞叹道:“元帅此举,定能让将士们斗志昂扬。往后作战,大家皆有明确的目标和晋升之路。”
郭达也点头称是:“是啊,这军衔制清晰明了,让士兵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必能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肖导成则有些担忧:“君上,只是这新制度的推行,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让将士们适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