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 贷款拿不到,这事恐怕要黄
784 贷款拿不到,这事恐怕要黄 (第1/2页)方青叶回到南新后,注意力重新聚焦于静海银行,同时也密切关注着A股市场的动向。
一切正如历史进程所展现的那样。随着龙蔚传媒收购万家文化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国内权威财经媒体《财新周刊》以整版篇幅深入剖析了这场收购,标题直击核心——《空壳游戏:谁在操纵五十倍杠杆?》。
报道详细拆解了那六千万自有资金如何试图撬动三十亿交易的资本迷局,并对资金流向展开追踪,试图揭开这场豪赌背后的真正玩家。
文章一经刊发,市场哗然。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珊在微博上写道:“当资本脱下所有伪装,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家公司的空壳,而是整个市场默契维持的‘皇帝的新衣’。”
她深入分析了龙蔚传媒从注册到宣布收购的时间线,指出该公司在成立后数月内除了这笔惊天收购外,没有任何实际经营痕迹。
这篇文章迅速被广泛转载。
法律界也将这场收购案视为热门研讨案例。资深证券律师在内部研讨会上反复推敲交易结构,红笔在“六千万”与“三十亿”之间划出醒目的连线。
“这已超越普通资本运作的范畴,”一位合伙人在内部备忘录中写道,“这是在挑战金融监管的底线。”律师事务所的会议室里,年轻律师们通宵达旦地研究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漏洞。
金融圈内部的讨论更为直白。高盛中国投行风控部门的晨会上,龙蔚传媒的案例被作为反面教材一再提及。“五十倍杠杆在任何成熟市场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位风控总监在内部邮件中强调,“这已不是商业决策,而是一场赌博。”
监管部门也坐不住了,上交所发出明确询问函,要求赵蔚方面就资金来源、成本等关键信息进行详细披露,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方青叶没有任何行动,只是静静观察。
然而,一直待在香江的萧剑桦再也坐不住了。由于龙蔚传媒收购万家文化突生波折,股价开始不稳并持续下跌。
“萧总,今天万家文化股价盘中已击穿20元底线,但后市收于20.3元。”套房里,助理陈默正在向萧剑桦汇报。
见老板只是抽烟不语,陈默继续汇报:“根据投资分析师的评估,如果龙蔚传媒不及时完成收购,不出一个月,股价可能跌至15元。届时我们与安信未来信托的合约将自动激活,必须按20元的价格批量收购万家文化股票!”
一个月……
萧剑桦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刚刚拿到安信未来信托的第一笔权利金3000万,转眼就要开始被持续抽血!
“萧总,我建议您立即联系赵总询问收购进展。即便暂时无法完成收购,也应公开发表声明,强调收购决心,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萧剑桦沉吟片刻,点点头:“好,我打这个电话。”
他拿出手机,电话很快接通,传来带着芜湖口音的普通话。
“你好,萧总,听说你最近一直在香江,日子过得悠闲啊。”
“说实在的一点不清闲,正盯着万家文化的股价呢。”萧剑桦苦笑道,“赵总,你什么时候能完成对万家文化的收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