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 找到沂蒙山区的张冬雯
776 找到沂蒙山区的张冬雯 (第1/2页)方青叶只在申城的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和岳凯驱车北上,直奔鲁省。
沿沈海高速一路向北,转入长深高速,下午两点多抵达临沂市区。不过这里并非此行的终点,短暂休整、给车加满油后,他们继续向沂蒙山区深处进发,目的地是临沂西边的费县。
327国道蜿蜒西行,两侧群山连绵,偶尔驶过村庄与民俗村,方青叶被一种热烈的景象打动——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黄的南瓜,在古朴的院落间铺展开来,与江南的秋色截然不同。后来他才知道,这景象在当地被称作“晒秋”。
当晚两人入住费县的蓝海钧华大饭店,晚餐品尝了当地的石磨煎饼和全猪汤。煎饼是沂蒙山区的传统主食,历史悠久。费县石磨煎饼以“薄如纸,柔似缎,色泽亮丽,营养丰富”闻名,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煎饼卷大葱”。
那葱,可真够大的……
住了一宿,清晨洗漱用餐后,方青叶拿出手机调出通讯录,是打给张冬雯的。
几个月前,张冬雯离开申城回到老家,现在正在备考编制。
“冬雯,我已经到费县县城了,马上过去找你。”方青叶说道。
“好,我在家等你。快进村时给我打个电话。”
“嗯。”
张冬雯家所在的村子叫石窝沟村,离县城不算太远,大约十公里路程。小车驶出县城,沿县道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转了几个弯,下方山坳里出现一片村落,导航显示目的地已到达。
这是沂蒙山区一个极普通的小村庄。石屋错落地挤在山坳间,灰扑扑的屋顶上,几缕炊烟慵懒升起。石板路被磨得光滑,路边几棵老槐树正簌簌落叶。有些人家门口晒着刚收的玉米,金灿灿地铺在席子上。墙根下,几位老人静坐着,手中的烟袋明明灭灭。
方青叶没给张冬雯打电话,而是下车向一位正在抽烟的老大爷打听。
“你们找张大富家大闺女啊?喏,那家就是。”老大爷热心地用旱烟杆指了指村里。
岳凯把车停在村头,提着两份礼物,随方青叶一路走过去。
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墙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垒成,缝隙间填着黄泥,墙头趴着几个金黄的南瓜。三间石基灰瓦的正房,火红的辣椒串挂在屋檐下。院子中央铺满金灿灿的玉米,一个姑娘戴着草帽正在晾晒——正是张冬雯。
此时的她,不再是申城写字楼里那个穿着OL套裙的白领丽人。上身一件红色夹克,下着牛仔裤,一双帆布鞋,乍看之下,与寻常农家姑娘并无二致。
听到脚步声,张冬雯抬起头,看见走进院门的方青叶和岳凯,脸上露出笑容:“怎么不先打个电话?我好去村口接你们。”
“我问了村口晒太阳的老大爷,自己找过来了。”方青叶笑着回应。
“快进屋喝口水。”张冬雯招呼着,又看到岳凯手中的礼物,“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
“呵呵,给叔叔阿姨的一点心意。俗话说,人熟礼不熟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