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艰难抵达,陈狗恶名远扬
第三百四十章 艰难抵达,陈狗恶名远扬 (第1/2页)182团团长贾国强,通过无线电得知有老乡在前头拦路,高声呼救,疑似是遇到险情。
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也懵了。
怎么会这么凑巧?
国道被挖就算了,目前几乎可以确定,那就是蓝军的计谋。
对方从地方单位借的路障开的条子,连那些单位都不知道具体需要挖哪,根本找不到负责人。
这才刚过坑道,机动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就碰到老乡拦路了?
可疑惑归疑惑。
贾国强根本不敢耽搁,演习固然重要,但若是碰到老乡求救却置之不理,先不说他自己心里这一关过不去。
若是让上面知道,师的番号恐怕都要直接撸掉,全员就地转业。
连带着总部估计都要下来人,在军区蹲个一年半载,监督所有单位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贾团长从指挥车上下来,招呼几名团里的干部,而后火急火燎的往车队前排跑。
还没到跟前呢。
老远就看到团里的战士,已经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水壶和干粮,正在给老乡分发。
“怎么回事?”
“到底怎么了?”
贾国强看到老乡衣衫褴褛,全身衣服没几块完好,到处沾满了干涸的泥巴,还有点点血迹。
看起来颇为狼狈。
他也给整急眼了。
贾国强推开围堵的人群,蹲在一个年龄稍大的人跟前,满脸关切道:“老乡,到底出什么事了?”
“塌了,还有好几个人被压,成群的牛羊都被压了,领导,救人啊,救命啊!!”
蓝军请来的当地演员相当敬业,可能也是觉得好玩,那红彤彤的双眼带着急切:“领导,求求你们了,救人啊,快救人!!”
“好好好,马上救!”
“放心老乡,有我们在呢。”
贾国强这时候根据自己的判断,他已经相信不是蓝军的计谋,毕竟,对方应该没这个能力,请动当地人来演这出戏吧?
若是这种事都能拿来演,那只能说蓝军没有底线,不配穿军装。
“谁能说说具体情况,在哪个位置。”
贾国强一边询问,一边扭头看向附近的干部,大吼道:“还特么愣着干什么啊,通知全团集合!!”
“带上工具随时准备救援。”
“是!!”
周围的士兵快速分散通知。
在人群中假扮当地人的铁甲团工兵连战士,有些拘谨的站起来,他脸上,手上到处都是擦伤。
这些伤可不是假的,也不是故意,毕竟,伪造山体滑坡,大面积塌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他身躯颤抖,双眼带着一丝惊恐指了指远处:“领导,就在那边,有几里地,不对,十几里地,也不对,好远好远,我们在那边放牧挨着山挡风,山突然倒了,都被埋了,埋了好多”
蓝军混过来的战士,故意说的语无伦次,不给红军判断需要救援的人数,尽可能的误导对方。
贾国强倒是没有怀疑。
他快速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以示安抚:“快,让卫生员过来给老乡包扎一下伤口。”
按照几人的描述,贾团长知道这次受灾面积不小,否则,也不会把一个年轻人吓成这样。
不知道具体距离,不清楚受灾情况,那就没办法有针对性的救援,只能去的人越多越好。
看到全团已经快速集合。
贾国强交代附近的战士好好照顾老乡,而后,他大步走到最近的连级队伍旁,大声道:“同志们,事出紧急,我宣布停止军演,全团立刻出发,带上救援工具,前往受灾区。”
“路上没办法通车,我命令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任何人不得掉队,不得耽搁,只要我们快一秒,就有可能多救一个人。”
“全体都有,出发!!!”
贾国强一声怒吼。
182团早就在无线电台中听到通知,并且准备就绪的战士。
立刻出动。
没有人觉得遗憾不能参加军演,更没有人抱怨,所有战士手中拿着工兵铲,拿着铁锹,背着物资。
朝着团长指出的方向狂奔。
大面积受灾,根本不需要谁领路,再说了,这片地区崎岖不平,车无法通行,老乡领路也跟不上大部队行进速度。
182团出动了。
208国道上,跟在他们后方的183团和炮团,陆陆续续通过,继续朝着预定地点机动。
经过刚才这十几分钟的耽搁,183团和炮团,彻底失去了替其他红军主力拖延蓝军的机会。
这会别说开战,能顺利抵达预定地点,就算是烧高香了。
贾国强安顿好留守的干部和兵力,跟二连市的指挥部说明一下情况后。
他也带着一个警卫排,跑着朝灾区前进。
。。。。。。。。。
铁甲团信息指挥室内。
陈默看着红军其中一个团集中救援,他咧嘴笑了笑,减员行动的战术,精髓就在于根本没有破解的招数。
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这种突发情况,除非提前联系当地部门带队开路,会避免很多假消息之外。
突然遇到,根本没办法去分辨。
走国道的红军主力已经废了,不可能在七点之前赶到预定地点。
别忘了。
先前陈默安排工兵连出动时,曾要求他们在各个小路上挖坑,垫土,制造复杂路况。
这些路段,都在183团和炮团的必经之路,距离也没多远了。
若是放在平时,路面复杂点对部队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分分钟钟都能安排人铲平。
可现在。
红军还就差这分分钟钟,机动速度再快,也没意义了。
陈默没在关注国道上的红军,而是将目光转到走铁路,如今转省道的红军。
执法队设置的路障,基本被撤了。
这也没办法,就算没有王松合,人家师部也不是没人。
如今红军181团,装甲团,高炮团和师直属火力,分散在数条省道,正在全速前进。
原本国道的红军会先一步抵达珠日河,如今被折腾的差不多了。
反倒是走铁路的主力,距离己方驻地越来越近。
陈默盯着看了一会。
减员行动规划针对这帮人,也有专门的“牧民求救”策略,但对方毕竟是分开行动,从多条道路过来。
主力不集中,接下来的计划,就很难奏效。
七点之前很难拦住所有人,总有部队能够避开己方的布置。
毕竟,红军指挥也不是吃素的,总有办法去完善。
“这场仗还是得打啊。”
陈默摇摇头,随后,走到汪建斌跟前。
这老汪,从上午就上蹿下跳的嚷嚷着,要锁定红军第二个指挥部。
忙着调动卫星,入侵沿途摄像,还联系蓝军撒出去的侦察兵。
注意沿途路过的直升机。
这都蹦跶六七个小时了,也没见他有什么收获。
陈默看了一会,忍不住开口道:“你找到指挥部没?找不到就放弃吧,红军其他主力大概率拦不住了,估计能突进到珠日河,电子对抗分队该备战了。”
“别急,正在锁定。”
汪建斌抬手擦擦额头的冷汗,他目光始终紧盯着屏幕:“红军第二个指挥部就锁定在二连范围,整个下午抛开一部分必要地区,其他地方频频出现信号源的位置已经被锁定。”
“很快,再给我一个小时,必须抓到他的老巢。”
“那祝你成功吧。”
陈默有些无所谓的回应着。
眼下,能不能端掉红军指挥部,已经不是此战的头等大事了。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军机动的主力从一万多人,真正抵达战场,能有两个团的主力就算他们厉害。
再牛的指挥官,凭借两个团,就想进攻珠日河,打败铁甲团,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再给汪建斌一个小时也无所谓。
蓝军营完全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其实这小子对红军指挥部这么执着,完全是被侦察连的操作给影响了。
侦察连老兵,凭借银剑无人机无意间发现敌军指挥部,还是用通讯锁定的方式,完全是抢了电子战分队的专业。
老汪这兔崽子好胜心又强。
自然需要彰显一下自己的能力,来奠定一些他们电子战分队的地位。
陈默也懒得管他。
站在汪建斌身后,看着他调走三架银剑,又安排从各地回来的侦察兵,进入二连市范围内,所有信号高频出现的区域,逐一摸查。
陈默又盯了一会。
继续看向其他区域红军的进度。
。。。。。。。。。
1月31日下午六点。
182团的战士依旧在狂奔,蓝军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他们这边,反正对方是不可能赶到战场了。
而183团和炮团的主力在脱离208国道后,刚进入小道,就被蓝军工兵连挖出的路面给整崩溃了。
入目所见。
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坑,部队机动速度严重受阻,大部队安排人好不容易填掉一些影响前进的深坑,还没走多远呢。
路上又碰到刚才被挖的那些坑中土,运过来堆起的一个个土堆。
密密麻麻如同一个又一个小坟包,履带式战车还能通行,可其他车队却没法前进了。
此刻,距离预定地点根据地图显示还有八十多公里。
而距离要求的时间,只剩不到一个小时。
完了!
183团和炮兵团的干部,望着机动路线被破坏,一个个恨得牙根直痒。
随处可见,都是破口大骂蓝军不当人的脏话。
导演部这边。
王松合同样目瞪口呆的看着,从侦察机传回的画面,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向来高看蓝军营的战术操控。
面对这个敌人。
他自问从来没有小瞧过,始终重视。
昨晚指挥部被蓝军端掉,老王心里有过不甘,也有各种不爽,要说没有情绪那肯定不可能。
但现在,王松合内心确实没有多少波动了。
扪心自问。
如果是自己指挥,遇到这种情况,他能处理的更好嘛?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
减员战术除非一开始就知道,并且有针对性的破局,那还好说。
可如果是突然发生,谁也没办法完全有效避开。
仗还没开打,部队都没抵达,主力就消失了半个师,剩下那些,也有一部分被拦。
王松合重重的叹了口气,双目无神的坐在椅子上,不想动弹。
此时的他,甚至生气,都是一种奢望。
尽管他已然猜到会败,可真当要败时,依旧接受不了。
主要是,怎么接受?
如何接受?
信息化改革,无论是主战还是辅战,都有各自的战斗职能。
换句话说。
职能加火力就等于战术编制,或者说是战略编制。
61师六个团,配合信息化营磨合这么久,以高通讯节奏为手段,已经让兵种协同达到了巅峰。
然而训练终究是训练,一切肯定要以演习数据为准,毕竟平时训练的表现,很可能在战场上会因为各种突发情况而大打折扣。
春雷行动,就是要打出细节数据,作为金城军区实验的答卷,交到总部作为辅战实验数据,以做参考。
如今,仗还没打。
182团,183团和炮兵团就被迫脱离战场。
虽说红军还有181团,还有装甲团,还有高炮团,还有师级直属火力。
可重装损失太多了,没有炮,没有装甲坦克,那还打个几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