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7
笔记7 (第1/2页)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相对封闭,地理单元,发展出来相当成熟,稳定的农业社会,封建控制系统。
它的能量的收集,与分配使用。与清王朝是不同的,更加碎片化,受到内部山脉阻隔,宗教冲突,环境制约影响。
所以不具备成熟增定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也就相对增定(受内部,外部环境制约),没有持续优化政治的这个过程(现代国家的政治优化,都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应激,变化。但农业社会一般是发展到统治机构的极致,底层对统治机构不断起义,统治机构为了维持增定,不断妥协,才有的政治优化),所以政治上相对落后,更加阶级,封建,贵族,宗教,血缘化。
只有一些相似,比较大的,省级,邦国核心,也许原来有稳定的大一统中央核心,但随着英国在印度殖民,持续吸血,像清末一样中央财政破产,迫不得已的碎片化了,变成了以省为单位,毕竟一个中央行政机构需要的能量消耗可不是小数目。
所以我认为印度的问题是封建残留太多,像俄国苏维埃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比农奴制更加封建的种姓制度,加上宗教弱暴力统治。
西方的工业化之路是被研究透了的,东大的工业化有浓厚的精英治国,英雄史观的色彩。
但简单来说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就是从能量的收集,从粮食为主的税收,变化为工业品,一般等价物的税收转变。
因为工业化可以上交更多的能量,所以政治上偏向工业化集团。
抛弃传统的农业社会主导政治集团,贵族(西方革命史),地主(中国革命),地主和贵族(俄国革命)。
但西方革命的前提是商人有钱,比贵族有钱。
中国革命的前提是有成熟的政治集团去完成政治路线的选择,背后有外部势力支持,日本投降,一些地区统治真空期的窗口(东北在日本治下,只有埋头苦干,上交粮食的自由,没有成熟的地主阶级,党的人有其田,反压迫的政治主张,是受到欢迎的)。
成熟的政治集团,组织能力是几十年战乱打磨出来的。外部势力支持,是环境。物质基础,有了一定体量,是机遇。上了牌桌,对手水平也烂,是努力。清洗地主,是对的政治路线选择。农民的牺牲,农民的奉献,是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后面转向,进入自由世界建立的自由市场,更是机遇。
很多原因,很惊险,很天命,很多血汗牺牲。
俄国革命的前提是因为一战,旧的统治阶级受到了重创,改良主义兴起,政治不稳定,列宁夺取政权的过程,惊心动魄,后续一连串的英雄主义主导历史般的史观发展叙事。
后发农业国家,想要发展工业就需要社会主流思想确认,需要财政倾斜,需要政治稳定。需要旧的农业贵族退出政治舞台,释放对人和粮食的控制权利。
随着农业贵族的消亡,到资本家登上舞台,人民化作推动国家工业化,动力炉中的薪柴。
好难,没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前,以为到了近代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随着深入了解,后发国家的工业化之路,尤其是人口数量爆炸的成熟的农业国转型,真的是尽人事听天命的感觉。给人一种知道正确答案,也不一定能答对题的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