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章)天汉元年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章)天汉元年 (第1/2页)台阶上,上官桀满脑门子问号。
怀疑自己的耳朵。
自己听到了什么?太子太傅紧急进宫,要求陛下让卫长公主就藩?
疯了?
整个朝堂里,群臣都走光了,现在大殿里面,全都是卫霍家族的人。
现在大家要集中力量为大汉统一全球出谋划策。
这个时候,太子逼宫吗?!
甚至,上官桀感觉自己在阶梯上都听到了陛下的暴怒吼声。
此时,暴胜之快步从阶梯下赶来。
暴胜之是这些年来,在警察系统中爬上来的人。
历史上的暴胜之本来是绣衣使者的,但是在这个时间线命运完全改变了。
不过,他出名的方式,依旧是追击道匪。
前世时间线,暴胜之身穿锦衣手持巨斧追砍盗匪,吓唬的附近州郡盗匪直接消失了。
这么猛的人,谁也不敢触霉头。
而这一世,暴胜之出名是因为治理盗匪路霸的额问题。
本来官居一郡警司的他,是不会到基层干事情的。
但是他管理的夜郎地区,盗匪路霸横行。
于是,暴胜之日常乘坐马车,就在盗匪猖狂的地方活动。
但凡被拦下来,暴胜之不跟你废话,直接掏枪枪毙。
一来二去,不只是在当地威名赫赫,甚至上了大汉日报。
当地的盗匪路霸,不是没有反抗。
有人甚至遇到暴胜之之后,一群人准备把他做了。
暴胜之带着两个手下,三条枪,三把刀,那家伙,把一群人是都给宰了。
这件事情直接震动附近州郡,消息直接送到了长安。
部分人认为,暴胜之过于暴戾,手段太过份了,不处理难以平息民怨。
而另外一边,很多人认为暴胜之本来可以在州郡警局躺着喝茶,却冲锋陷阵,在第一线处理问题,应该嘉奖。
最终,在当地做生意的走商和干运输的,送上万民伞一把。
这把伞,成为了决定一切的物品。
最终,朝廷直接把暴胜之调到了司警麾下,成为副手。
那几年车队在全国到处走,霍海却根本没在查案件,实际上就是暴胜之一直在提点刑事。
而最近三年,因为他的能力突出,被调到了警正的位置上。
而原本的警正皇甫华现在已经调任光禄勋值守宫殿。
暴胜之虽然是警正,是九卿之一,但实际上平日是不来朝堂的,他来,难道是来抓人的?
大家都面面相觑。
总不能陛下下令要把石庆抓起来吧。
众人面面相觑之间,霍光看了一眼司马迁。
现在霍光是太常,也就是天官,太史令就是太常麾下的官员。
司马迁现在,已经就任太史令了。
和之前管音乐管礼仪的太常不同,霍光这个太常,管的可是民生稳定,是维持朝堂稳定。
所以太史令这个官职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来太史令主要任务是先看各地送给朝廷的公文,他看完了送给丞相看,丞相看完送给皇帝看。
这样就能确保丞相送给皇帝的公文,没被丞相修改过。
所以故意放置在了太常麾下。
而现在,他还多了审核新闻,审核议会议题朝堂议题这三个工作。
别看只是审核,既不做决定,也不会多说一句话,但性质就不同了,是真正的预备役九卿。
司马迁在这个位置上工作,又跟霍光干,经受了考验,现在比以前的司马迁强到不知道哪儿去。
以前的司马迁就是个笔杆子,现在是个有脑子的笔杆子。
司马迁立刻提起裙摆,往朝堂宫殿走去。
等司马迁进入朝堂内部。
此时石庆默默不语。
新来的暴胜之还没来得及开口,站在一旁。
唯有霍海在说话。
霍海:“如今大汉人口增加飞速,各地一户人的平均人数,对比二十年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有多少户人,已经不满足于朝堂行政的需要。”
“所以,朝廷需要有一个新的九卿级别的部门,民部。”
“这个民部主要工作有三。其一,统计户籍,人口数量。”
“其二,统计人口质量,也就是学历文化,工作详情。”
“其三,统计人口流量,也就是人口迁移。”
“这三件事情是主要的,还有一些次要的,比如统计婚籍、建立孤儿福利体系、照顾孤老、瞻仰从前线退下的残疾军人以及照顾牺牲军人的家属等。”
“这个九卿级别的人,需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地位崇高,举国没有任何人敢于阻拦他。”
“第二,精通科学的统计学,有丰富的御下能力。”
“第三,主管民政,爱民是最重要的。”
说完之后,霍海拱手:“臣认为,这个工作,非长公主莫属。”
其他人若有所思,石庆急忙反对:“陛下,不可!宗亲怎么能担任九卿职务呢?”
刘彻:“你老糊涂了?宗正难道不是九卿之一?”
司马迁立刻意识到,霍海提出的这些条,看起来是要进行更精确的户籍统计,管理户籍。
实际上……是要废奴,彻底的废奴。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司马迁自己看不懂。
但司马迁知道,霍海做事,绝对不会只是这么简单,肯定还有更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这个户籍调查,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有迹可查的档案。
任何人一旦犯事儿,就可以追查。
或许,一万个,几万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手眼通天利用各种方法能绕开这个档案,但是,剩下的人,都在档案之中。
这样,人口上亿的大汉,不再朝廷掌控中的人数,最多不会过万。
而且,一旦发生特殊事件,朝廷马上可以根据相应的事件,锁定究竟是哪些人群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动机。
就能完成突发事件快速反应。
只不过司马迁进来晚了,并没有听完整。
刘彻思索了一下:“这么重要的职务,怎么能是九卿之一呢,但三公之一也不合适,这个职务,单独独立在朝堂之外吧,以后这个职务就跟宗正一样,由宗室担任。”
“这个职务,就叫做……国正吧。”
“民部,国正。”
“里有里正,乡有乡正,县有县正,皇室宗族有宗正。如今划分华洲范围为中央之国,那中央之国也就应该有国正。当然,朝正就不会有了。因为朝正就是朕。”
这个职务……在场的人都深吸一口气。
这个职务,和以前的皇帝有什么区别!?!
以前的皇帝管理大汉十三州。
现在的皇帝即将君临全球。
所以,原十三州需要一个直接负责人对皇帝负责。
这个人,就是民部国正。
不!准确的说民部国正权利比以前的皇帝要大!
因为以前的大汉十三州,合起来面积都只有三百来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四千万。
而现在的中央之国,至少有近三千万平方公里面积,人口至少有两亿多!
这还是现在,等婴儿潮这一代完全成年时,大汉的人口将会迅速逼近五亿。
石庆愕然。
他没想到,自己过来想要想办法把卫长公主送出大汉十三州,给太子消除登基的隐患。
结果现在,却把卫长公主送上了一个高到可怕的位置。
石庆突然嚎啕大哭,磕头:“陛下啊陛下!如果有一国正,太子如何自处啊,如何自处啊!”
“陛下,不只是现在,未来的太子,下一朝太子,下下朝太子,将如何自处?!”
卫青开口了:“石大人此言差矣,有了国正这个职务,太子就无法自处了?那以前大汉有那么多王爵,难不成太子就能自处了?”
“太子依旧是太子。”
“是储君。”
霍海打岔:“说到这里,陛下,臣认为,咱们应该取消忌讳这一说,否则未来的皇帝名字都不好取。要不然名字和某种科学理论的名字重合,岂不是以后查文献的时候科学家根本看不懂文献,还得找历史学家询问?”
“话说如果取消了忌讳的话,君这个字其实很适合女孩子取名字用。什么碧君啊,婉君啊……”
刘彻瞪了霍海一眼。
此时,朝堂上的年轻宗室都傻了。
世界上居然还有人敢跟陛下开玩笑,而且是开这种玩笑!
霍海耸肩。
这讲的是老实话。
幸亏刘据还没当皇帝。
刘据当了皇帝,据为己有要改为占为己有,据说要改成什么说?证据依据大数据改成什么?
人们要引经据典,都得……哦不好意思,不能引经据典了,因为不能用据。
刘彻:“这事儿让民部国正去讨论吧。”
石庆依旧不甘心:“陛下!”
刘彻:“国正,不一定和太子有冲突。”
“太子本身也有另外一个不计入三公九卿却比三公九卿更高的职务,就是监国。”
“太子是监国,长公主是国正,不是正好?”
“倘若哪一朝没有长公主,就另外选一名优秀宗室,或是空缺即可。”
众多宗亲也是面面相觑。
现在有了国正这个职务。
国正和监国,明显是同级别职务。
以前长公主只是尊贵,没有政治能力,现在长公主有了政治能力,那和太子有什么区别?
再说太子这个储君,反而处在弱势地位。
因为国正一直有实权,而监国只有在皇帝出巡的时候才有责任。
最近这些年,刘彻喜欢上了外出寻访,反正以前去上林苑打猎休息十来天的事件,现在都够巡视洛阳了。
巡视一下怎么了?
所以,太子监国的身份还是发挥了一些效果的。
或者,为了顺耳,可以把监国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称为摄政。
那么,国正和摄政,这职务就很对称了。
但也只是听起来对称。
卫长公主要是坐上了国正的职务,那就压太子一头了,这就是总览国事的理事了。
刘彻已经不准备在这件事情上多费口舌了,抬头看向暴胜之:“暴胜之,你有什么事儿?”
暴胜之急忙出列:“陛下!”
……
台阶上众人人都傻了。
“国正?民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