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流求归秦
第40章 流求归秦 (第2/2页)另一参谋道:“将军,我等接受其等投诚,番人那边又该如何处置?番人与其等有仇,我等受其等投诚,那些番人必会不满。”
蒙恬道:“本将会奏明陛下,将一些六国余孽留下,交由番人处置,以消其等之恨。番人若还不满意,那便让其等不满!”
昭岳等人是畏惧大秦的强大,是因为大秦才投降,可不是害怕番人,也不是向番人投降。
番人在此中并无功劳,有何资格对大秦不满,与大秦讲条件?
大秦愿意将一些六国旧贵俘虏交由他们处置,已算看得起番人。
蒙恬也没想过事情会变化成如今这样,他只是奉命率海军舰队第一次执行任务,未想到在这流求岛上遇到六国余孽,还将六国余孽给解决了。
蒙恬起身走到屋外,看向远处的山林,‘这算是将流求岛给收归了?’
他道:“自古以来,流求岛便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域,过去是,今日是,今后也是。”
流求岛对华夏或者说对大秦的重要性,早在他听李念讲说时就已知晓,此岛绝不可让他国他族得去。
咸阳,章台宫中,始皇帝正在处理政务,忽有侍卫入殿:“报,有紧急军情送达!”
始皇抬头看向这名侍卫,紧急军情?从哪传来的?西域,北方,还是南边出了事?
是西域有国作乱,还是匈奴和百越诸部不听话了?
他一时没想到是蒙恬在海外建功。
始皇道:“速速呈来!”
很快,一名秦卒进殿,将一名密信送上。
经翻译后,密信上的密文被译成一封信件呈送到始皇帝案上。
始皇帝将密信拿起,快速阅览,才看了不久,便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这确实算是“紧急军情”,但并不危急,实则是一份捷报。
看到信中的内容,始皇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将流求岛收归回大秦,在目前对大秦的实际意义其实没那么大,大秦当下不可能调用太多人力和物力去对流求进行开发,这注定是一个长达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过程。
可这是流求岛,在李念那小子心中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那小子心心念念都想要把这岛归为大秦所有。
而那小子会这么念念不忘,除了这岛对华夏确实很重要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后世华夏还未将此岛收复,是那小子心中的一个遗憾。
如今蒙恬登陆此岛,将大秦的旗帜插上此岛,代表此岛已为大秦疆土,这岂不是说他在这方面胜过了后世华夏?
虽说知道不能这样相比,但这不妨碍始皇高兴,他本就是一好胜心极强之人,觉得自己有地方胜过了后世。
始皇笑道:“将此信抄录……不,召李念前来!”
始皇本想让人抄录一份送于李念,给那小子分享分享这个好消息,但转念又一想,不如直接把那小子召来,让他当面知晓。
不久,不知道始皇今日召见他有啥事的李念走进章台宫中,一眼便看到了以在殿内的王绾、王翦、王贲、冯劫等人。
除蒙恬和扶苏,“听后世历史小组”成员其余人都已到场。
始皇把人召集得这么齐,是又发生啥大事需要一同商议处理?
应不是啥紧急大事,每人神情轻松,还有笑意,许是一件好事。
李念正要向始皇行礼,始皇直接给打断:“别多礼了,看看这个!”
在李念的疑惑中,蒙毅亲手将密信送到了李念手中。
李念快速看向密信,只见这密信上所记录的是蒙恬找到流求岛,摧毁六国旧贵建立的水寨,登陆流求,六国旧贵互相残杀所发生的一系列事。
流求岛如今已算是姓“秦”了,虽说岛上还有番人,但那些番人叫一声,流求岛可会答应?
流求岛是大秦的,岛上番人要是不认同,那一定是他们的问题。
看完密信,李念脸上也浮现出笑容,甚至激动起来,他帮助始皇帝改变大秦,不就是为了这些?
让华夏更强,让不再有那些耻辱的历史,让某些遗憾、某些后世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这不复存在。
如今蒙恬登陆流求岛,将大秦的国旗在岛上升起,正完成了他一大心愿。
要不是知道始皇帝不会答应他离开咸阳,李念定会向始皇请求去流求岛上看看。
李念向始皇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收归流求,使之为大秦所有!此不仅是又扩我大秦疆土,也是为大秦在海上添一屏障!蒙将军立下大功也!”
流求岛有多重要,看地图便可知晓,在其他国家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的此时,兴许还不觉如何,可日后他国航海技术发展起来,便能感受到。
这是大秦的一道海上屏障,大秦可据此抵御海外来敌,也可从此航向海外,如从这到脚盆列岛便很方便。
且流求若被敌国夺去或为敌国影响,便会如一根锋锐的钉子钉在大秦面前,威胁到大秦的安全。
这等要地当然要掌握在大秦自己手中!
这不仅是圆李念来自后世的一个愿望,也确实是大秦必须。
始皇帝道:“朕将你召来,既是告知你这个好消息,也是想问你:你认为要如何处置那些六国余孽及岛上番人?对此岛开发建设,你有何提议?”
始皇并不是只为了给李念分享这个好消息而将他召来。
对始皇的问题,李念早有想过,他早就想过如果大秦将流求岛收归,该怎么开发建设。
李念道:“六国余孽不过鲜疥之疾,其等从逃向海外那一刻起,便已不足为虑。然臣以为这昭岳几人愿意投诚,不若留其等性命,至于原因,蒙将军在信中已有言说,臣便不再言。”
“岛上番民,臣以为当‘剿抚共存’,‘拉拢一批,打击一批’。以大秦如今之力,很难全面占领开发流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秦必将和岛上番民共存于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