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人间有剑 > 第三百五十九章 父子要相争

第三百五十九章 父子要相争

第三百五十九章 父子要相争 (第1/2页)

帝京城下了今年最后一场秋雨。
  
  一座帝京,此刻都笼罩在一股刺骨寒意中。
  
  前几日的那场突如其来的朝会,实在是超出许多帝京城里的大人物意料,皇帝陛下这些日子虽然早有所动作,许多手段都是不断削弱那位太子殿下的权力,但那些手段,都像是钝刀子割肉,温水煮青蛙,说到底,父子之间,到底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这些年,不管是李昭的有意还是无意,总之所谓的太子党,的的确确占据了朝中许多重要的地方,这些官员,就像是一个又一个钉子,已经牢牢钉了下去,想要拔起来,不容易。
  
  皇帝陛下虽然深居西苑,但毕竟仍旧握住那至高无上的权柄,对此不至于束手无策。
  
  过去那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就足以证明,一座大汤朝,皇帝陛下,仍旧还有着掌控力。
  
  只是就当那些个达官贵人认为,皇帝陛下将一点点将自己的权力完全收回来的时候,他居然来了这么一下。
  
  他从西苑回到皇城,紧接着就召开了那场大朝会,在那场大朝会上,有数位实权官员当场被罢免,抄家,流放。
  
  被降职的官员更是不少。
  
  如果这只是皇帝陛下的一意孤行,那倒不算是什么大事,甚至可以说,他要如此行事的话,那还是对于太子李昭来说的一件好事。
  
  可偏偏这些官员的罪责每个都是证据确凿,在大汤律法上都能找到出处。
  
  大汤皇帝,从始至终,都在以律法行事。
  
  这意味着什么?
  
  大概意味着,这些年大汤皇帝身居朝天观,但他还是那位大汤朝最有权势的男人,所有的官员,自始至终,都仍旧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这让人细思极恐。
  
  今日被惩处的是那些个太子一党的官员,明日会不会就是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到后日,是不是没有宣布对大汤皇帝效忠的官员,就要被清理?
  
  能有几个人敢保证自己身上就一点事情都没有?做官做官,真有人会是那种无比清廉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的确有,像是那位内阁次辅孟大人就是,可满朝上下,只有一个孟长山啊。一时间,帝京城,人心惶惶。
  
  数日之后的第二场朝会之前,其实不少官员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应对朝堂的一次大清洗。
  
  结果这一次,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那位多年以来都兢兢业业为大汤做事的孟老大人,竟然站了出来,只做了一件事,说皇帝陛下这些年在朝天观修道之时,朝政一事,太子一直都处理得极好,四野流民,朝中官员,有目共睹。
  
  所以如今皇帝陛下重回皇城,希望陛下能论功行赏,对太子殿下奖赏一番。
  
  当时朝中的所有官员,都吃了一惊。
  
  这位孟老大人在此时此刻说出这样的话来,是什么意思?显而易见。
  
  那就是在太子殿下一步步退至悬崖的时候,这位孟老大人,要在太子殿下身后撑住他,甚至不止是撑住,他还要做太子殿下身后的人,要让太子殿下往前走去。
  
  在如今这个关键的节口,孟长山如此选择,出人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他孟长山,从来都是这样的人。
  
  过去那些年,他清正廉明,有些人说他是沽名钓誉,有些人说他是天底下最大的伪君子,但这样的伪君子,做了一辈子,反倒是让人没法子说了。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局面,他作为如此表态,更是出人意料。
  
  要知道,那个时候,身为内阁首辅的严阁老,就只是那么看着孟长山,一双浑浊的老眼里,思绪复杂,在所有人都没看到的地方里,实际上,那位内阁首辅,眼眸深处,闪过一抹钦佩。
  
  读书人,循规蹈矩一辈子,或许会能有个中正的评价,但那些个名留青史的读书人,哪个没有做过一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可这种事情,说着简单,真到了面前,能有几个人敢如此抉择?
  
  许多时候,人要做什么选择,不在于他自己想做什么抉择,而是会牵扯到许多,最后想着那些事情,也就变成了身不由己了。
  
  大汤皇帝在听了那位内阁次辅的话之后,沉默许久,那个时候,一座大殿,寂静无声。
  
  最后,大汤皇帝看着那个他寻了无数年,都没有找到任何问题的内阁次辅,只说了一句话,“太子已经是太子了,还要如何加赏?难不成要让朕写一道禅位旨意吗?”
  
  这话一说出来,大殿里哗啦啦跪倒一片,鸦雀无声。
  
  而大汤皇帝也不等老大人回应,就转身离开大殿,有太监随即跟着扯着嗓子喊了一声退朝。
  
  不知道大汤皇帝原本要在这场朝会上做些什么,但经过孟长山这么一闹,总之原本还节节败退的太子殿下,还是稳住了身形。
  
  孟长山的支持,还是和寻常人的支持不一样的,这位两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做了无数年的内阁次辅,更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他本身就是一个极有分量的人。
  
  总之朝堂上很多人都清楚一点,那就是大汤皇帝想杀这位弱不禁风的老人,其实很容易,但要杀得名正言顺,很不容易。
  
  如果一个人活成孟长山这样,那么想杀他,就无比困难。
  
  但这位老大人这么些年一直默默做事,如今忽然站出来,介入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之中的争斗,就实实在在,会让不少人都捏一把汗。
  
  当然,也会影响不少人的选择。
  
  总之,对于太子李昭来说,有了这位老大人的助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别的不说,至少能稳住一些局势。
  
  不过依着大汤皇帝如今的处事来看,这不会是结局。
  
  父子之间,最后,说不定,最后真的只能有一个人留下来。
  
  而如今来看,大汤皇帝胜算很大。
  
  ……
  
  ……
  
  一阵秋雨连绵,几日都不停,路上行人寥寥,不少家境殷实的人家更是早早都已经生起碳炉。
  
  在那座姜氏的宅院侧门那边,今日响起一阵敲门声。
  
  门房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去那边开门,很快就看到了一个年轻男子撑伞站在门前。
  
  门房打量着这张陌生面容,倒也没有如何盛气凌人,反而笑着开口,“公子找谁?”
  
  姜氏在帝京,虽然不是那种朝廷命官的煊赫世家,但其实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座高门大院,虽然只是做着生意,但也绝对是跺一跺脚,能让大汤朝摇晃几分的存在。
  
  在这样的地方做事,别的不说,眼力见很重要,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是来侧门这边敲门,但别的不说,气度还是在的,门房觉得对面这个年轻人,至少是出身某座高门大户的。
  
  “找姜湖姜十七爷。”
  
  姜湖在这一代的姜氏子弟里,排在十七,但却是长房嫡子,更是姜氏家主姜老太爷的幼子,从小便受宠爱。
  
  至于这些年,让这位姜十七爷地位特殊的,倒是不是因为他的幼子身份,而是他有着这一代姜氏子弟谁都没有的东西。
  
  他有一个闺女。
  
  在姜氏这一代子弟纷纷都只是生下儿子之后,唯一有闺女的姜湖,地位就显得特殊了。
  
  要知道,姜老太爷一生大风大浪都见过了,什么都可以没有那么在意,但对自己的那个独孙女,从一开始就极为疼爱。
  
  前几年,这位小姐在帝京走失,姜老太爷差点把一座帝京都翻了过来,这几年,小姐去那重云山修行之后,老太爷更是每天都念叨,眼看着,都没之前那么有精气神了。
  
  如此,其实就可以看明白那位小姐在老太爷心中的地位了。
  
  “公子有拜帖吗?”
  
  门房听着眼前的年轻人要找十七爷,倒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眼前的年轻人能说出自己的身份,那么禀报上去就是了,至于见不见,是十七爷的事情。
  
  年轻人递出一张拜帖,笑道:“我从重云山而来。”
  
  门房先是下意识地点点头,就要随口夸赞一番重云山,但接过拜帖的瞬间,就觉得这重云山三个字极为熟悉,这会儿仔细一想,这就想起来在哪儿听过了,这不就是小姐去修行的地方吗?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说是从重云山而来?那就是山上仙师了?
  
  别说他在山中是个什么地位,那都不是他这个小小门房可以置喙的。
  
  “公子……不,仙师稍候,我马上前去通禀,还请仙师移步进来,先避避雨。”
  
  门房笑着开口,眼神便已经不一样了。
  
  年轻人点点头,倒也没多说什么,收起油纸伞走入其中之后,没等多久,很快便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急匆匆赶来。
  
  “哎呀,不知道是重云山的仙师来了,有失远迎,还请……”
  
  中年男人刚开口说了一半,就看到了眼前年轻人的那张脸,一怔,随即有些不可思议的开口,“您是……掌律大人?!”
  
  周迟在重云山接任掌律的事情,帝京这边,知道的人不多,但作为姜氏这种一直都在关注着重云山的,自然知晓。
  
  当时姜氏还特别激动,因为最开始,姜渭是重云山原掌律提出要收她为徒,这才去的重云山,只是后面姜渭上山,并没有拜那位掌律大人为师,那个时候,姜氏这边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有些失望,但随着周迟继任掌律之后,姜氏之前的失望就彻底烟消云散了,这位重云山新掌律出身正是玄意峰,而姜渭去的也是玄意峰。
  
  论起来辈分,姜渭是这位周掌律的师妹。
  
  这份关系,其实比起来前任掌律嫡传,已经不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