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胎心率样改变?没听说过
692 胎心率样改变?没听说过 (第1/2页)“您的心音有点问题,要做检查。”“小孟”放下听诊器,温和的与小伙子交流。
“检查?!”患者怔了一下,咧出一个笑容,“就不了,抽血什么的我害怕。”
说着,他似乎又有要呕吐的感觉,手捂住嘴,恶心干呕了两下,但却什么都没吐出来。
“小孟,听诊有问题?”林语鸣问。
“嗯,第一心音……”
李主任眉头紧锁,目光如刀般剜了“小孟“一眼,随即取出听诊器为患者检查。
作为矿总医院资历老的主任,她身上那种久居上位的气场,绝非“小孟“这种新生代AI能够企及。
特别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威严与不容置疑的强势,更是现阶段人工智能难以复刻的神韵。
患者默不作声,顺从地配合着李主任的听诊。
银色的听诊头在胸前划过,带起一阵细微的凉意。
阳光透过百叶窗,将李主任花白的鬓角镀上一层金边,也把她眉宇间的不悦映得愈发明显。
“没什么事儿。”李主任不高兴的说道,“考虑是急性胃肠炎,去急诊科抽血化验,尤其是离子,别低钾低钠最后出事。”
“哦~~~”患者有些无奈,但李主任说的笃定,他也没法反驳,只能点头应了下来。
“患者第一心音有减弱以及微弱的分裂,呈不典型的胎心率样。”“小孟”也坚持着。
只是它的态度过于温和,说了跟没说一样。
除了林语鸣,没人在乎“小孟”的说法。
林语鸣深深看了一眼李主任,微笑,“行啊,正好我要去急诊科,一起走吧。”
“林院长,您刚来就……”
“害,抓紧时间走完,我去秋波院长那汇报工作,然后顺便问问咱们有没有降薪、甚至往回退绩效的说法。正常来讲应该没有,我没听说。”
“好好好。”李主任连声说到,她跟林语鸣说话与跟患者说话态度截然不同。
“小伙子,需要轮椅么?”
“不用。”
“需要。”
两个不同的声音传来。
患者说——不用;但“小孟”却很坚定的说需要。
林语鸣回头,“李主任,借个人,退轮椅去急诊科,直接带回来。”
“好。”李主任看了一眼“小孟”,叫人去推轮椅。
“那我们走了,以后再有什么事儿,直接跟我说就行,别等我跑临床。”林语鸣温和的叮嘱李主任,俩人好的跟穿一条裤子似的。
直到林语鸣、“小孟”和患者、患者家属离开,李主任一脸不高兴。
“林院长真是愿意瞎胡闹,身边总跟着一个年轻医生,是不是有什么古怪的癖好。”
站在李主任身边想要附和几句的副主任听李主任这么说,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低下头。
李主任也觉得自己的话不对劲儿,赶紧找补。
“小螺号是厉害,现在是医大和协和双料教授……”李主任直挠头。
林语鸣的作风过于温和,以至于李主任至今都难以真正将他视为院长。
这大半年来,林院长的存在感若有似无,活像个准备颐养天年的闲散人员。
但有些话,终究不便直说。
“林院长身边那个年轻人,实在不懂规矩。“副主任适时递了个话茬,帮李主任转圜。
这句话说得轻巧,却像枚精心打磨的楔子,既点出了问题的表象,又给足了双方台阶。
她微微颔首,算是默认了这个委婉的批评。
在这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医疗圈,有时候点到即止的暗示,比直白的指责更有分量。
“对,什么胎心率样,根本没听过这个词。”
李主任唯恐自己漏掉某些生僻术语,连忙掏出手机检索“胎心率“和“胎心律“。
然而除却胎儿心率的常规解释外,一无所获。
“准是那个叫小孟的毛头小子信口胡诌!“李主任暗自冷笑,“还什么第一心音减弱伴轻微分裂,他听过几次心音就敢大放厥词?“
反复确认搜索结果后,李主任心中大定。
她一边摩挲着手机边缘,一边絮絮叨叨地数落起来:“林院长也太惯着这些年轻人了“
窗外的树影摇曳,将她不满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原子笔在病历本上敲出不耐烦的节奏,每一声脆响都像在强调着这位老主任的权威不容挑衅。
“小孟啊,你考虑是什么情况?”
走出消化内科,林语鸣故意让脚步慢了下来,和患者、患者家属拉开距离后低声问。
“林院长,我考虑是病毒性心肌炎。”
“!!!”林语鸣的眼睛都直了,病毒性心肌炎!
疫情管控刚放开那会儿,林语鸣就接诊过不下十例令人扼腕的病例——都是些症状轻微的年轻患者,抗原转阴后迫不及待重返球场,结果在剧烈运动中突发猝死。
这种悲剧在平日里实属罕见。
林语鸣至今记得那些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以及监护仪上最终归于平直的红线。
以至于林语鸣现在有些ptsd,一听到病毒性心肌炎的名词后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起来。
“患者没有流感病史。”林语鸣想了想,和“小孟”交流。
“有时候症状比较轻,患者自身身体好,主观上会忽略的。”“小孟”解释道。
“呃……”林语鸣知道“小孟”是小螺号捅咕出来的ai机器人。
信它!
就算不信小孟,也得信罗浩。
“有什么简单的检查能马上知道结果么?”林语鸣问。
“心电图,在医大一院不管什么患者来急诊,都要先拉一个心电图的。”“小孟”回答道。
确实,当年小螺号也是这么说的。
虽然大部分筛查结果都是阴性,但确实揪出了不少潜在患者。
既然只是做个心电图,倒也无伤大雅。林语鸣一边想着,一边带患者来到急诊科。
“先拉个心电图。“他对值班医生吩咐道。
随着心电监护仪屏幕亮起,波形逐渐显现。林语鸣的目光骤然凝固——ST段明显抬高!
那条本该平缓的基线,此刻像暴风雨中的海面般剧烈起伏。
林语鸣的瞳孔微微收缩,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瞬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可诊室里的空气却仿佛瞬间凝固。
虽然林语鸣不是心电专家,但最简单的st段改变还是能看出来的。
St段没有倒置,只有压低,可这也说明很大的问题。
患者年纪轻轻,昨天还在运动,没有先心病史,怎么就st段改变了!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林语鸣满脑子都是这个病。
“咦?心电不对啊。”急诊内科医生本来以为是林院长认识的患者,加塞做个检查。
她总不能当众拆台——毕竟林院长昨天开会时还三令五申禁止加塞行为。
敢这么直言不讳的主儿,早就被发配去发热门诊“历练“了。
可急诊内科医生万万没想到,这次破例接诊的患者竟真有问题!
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波形如同惊雷,将她所有的顾虑劈得粉碎。
“考虑是病毒性心肌炎,建议查血液常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血清肌钙蛋白、超声心动等检查。”
“小孟”在一边温和、冷清的给了自己的建议。
“哦哦哦,好好好。”急诊内科医生连声应道。
推着轮椅的消化内科护士彻底懵了。
她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一幕——这位在李主任口中“绝对没事“的患者,此刻正连接着不断报警的心电监护仪;而向来从容的急诊内科医生,脚步突然变得急促起来,活像中了什么加速咒语。
有些反应是装不出来的。急诊医生越来越快的步伐、不自觉拔高的声调,还有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无一不在传递着同一个信号:患者情况危急,随时可能猝死。
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在走廊回荡,将原本嘈杂的急诊科震得一片死寂。
护士的手无意识地攥紧了轮椅把手,金属的冰凉触感让她想起李主任刚才信誓旦旦的表情——两者同样冷硬,却又天差地别。
消化内科护士看了足足一分钟,急诊科所有人都跑起来,在林语鸣的监督下开始抽血,上心电监护,给循环科、icu打电话准备收入病房。
这时候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恍惚着,他们根本不懂刚刚自己来看病还要排队,只能耍小聪明直接去病房。
可现在急诊内科医生放下诊室门口排队的病人,说话渐渐变成吼。
患者不懂,消化内科的护士懂。
她推着轮椅抓紧时间回科。
回到消化科,李主任站在医生办公室里,“年轻人一点临床经验都没有,我年轻的时候轮转到循环科,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抱着水银血压计给患者测血压,耳朵被听诊器捅的生疼。”
“主任!”护士打断了李主任的忆苦思甜,追忆似水流年。
“怎么了?轮椅丢了?”李主任不悦的问道。
“那个患者……那个患者……”
见护士慌里慌张的说那个患者,却没有往下说。
“你怎么还结巴了,那个患者要讹钱也讹不到咱头上。”李主任不屑的说道,“最烦这种连号都不挂的人。出事儿算谁的?”
“对,我同学给他带的规培生的妹妹拔甲,术后感染,截趾,赔了好多钱。找医生看病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事的话就忘了这些,顶多说声谢谢,这还得是有良心的。一旦出事,翻脸不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