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家的和睦
第622章:家的和睦 (第1/2页)他看着周围,一栋栋高楼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铺上了沥青,晚上煤气灯亮如白昼。
他参与了这座城市的蜕变,自豪感油然而生。
“兄弟们,加把劲!这可是给万岁爷长脸的事儿!”工头常这样激励他们。
而王大锤和工友们也真心觉得,自己多流一滴汗,这城市就变得更像皇上描绘的那个“新时代”,他们的日子也就更有奔头。
休息时,他们蹲在工地旁,吃着大白馒头就着肥肉片,聊起皇上,都是一脸崇敬:“皇上爷是真龙下凡啊!不然哪懂这么多?又是机器又是盖楼,带着咱穷人过好日子!”
…………
即便是城里最古老的茶馆,谈论的话题也彻底变了味。
说书先生不再只讲才子佳人、隋唐演义,而是拍着惊堂木,唾沫横飞地讲着“苏武大帝东征倭寇”、“天工开物显神威”、“铁马奔腾万里路”的新故事。
每每讲到精彩处,如华朝巨舰炮轰严岛、蒸汽机车一日千里,底下茶客们便轰然叫好,掌声雷动。
“要说咱们这位万岁爷,那就是紫微星君下凡!文韬武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不然,咱们能顿顿吃白面?能住上亮堂砖房?能看着这铁家伙满地跑?”
说书先生总结道,下面一片附和之声。
许多地方,百姓甚至自发地集资,想要给皇帝送上“万民伞”,感念其恩德。
虽然被官府劝阻(苏渊不喜此风),但这份心意却真切地反映了民心所向。
…………
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华夏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上的富足,极大地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社会稳定性。
而带来这一切的皇帝苏渊,在他们的心中,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帝王形象。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天子,而是一位能点石成金、带来幸福生活的“神”。
是他的新政、新机器、新工厂,让普通人看到了希望,触摸到了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
这种崇拜是发自肺腑的,是建立在无数个像陈老汉、林秀儿、王大锤这样普通人命运改变的基础之上的。
苏渊,这个名字在百姓口中传颂,已不仅仅是一个尊号,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位带领民族走向富强的伟人,一个如同神明般的存在。
他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
时值初夏,御花园内草木葱茏,奇石罗列,本是嬉戏玩闹的好去处。然而,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起因是一场“军事推演”游戏。十四岁的太子苏宸身形已初具英挺之气,眉宇间颇有乃父风范,他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三军统帅”。
他指派十三岁半、继承了母亲耶律嫣然骁勇性格的耶律玄为“先锋大将”,十二岁、同样好动活泼的苏昊(赵嫣所生)为“左翼指挥”。
问题出在“军师”人选上。同样十四岁的长公主苏玥,性子清冷寡言却极其聪慧,像极了母亲顾倾城,她认为自己更适合此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