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汉帜卷兮复旧疆
第919章 汉帜卷兮复旧疆 (第2/2页)二人对视良久,风雪自二人面前掠过,那双互相窥视的眼睛,却是越来越亮。
忽然,杨棠道:“知府大人,觉得该献城投降吗?”
那懒朔风回首看向开封城。
开封铁塔、大相国寺、御街、残存的大宋皇宫……
那懒朔风叹息道:“我任南京留守多年,实在不忍这一切,毁于战乱之中啊……”
杨棠缓缓道:“城中守将,未必都愿意投诚吧?”
那懒朔风听到这里就笑了,试探至此,他已经明确了杨棠的心意。
那懒朔风转头看向杨棠:“杨总管,你我若要战,谁敢降?
你我若要降,谁敢战……宰了他就是!”
就在城头,风雪之中,两员开封守将开始商量起了献城投降的细节。
如果向部下们宣布此事,如何处理坚决反对者,可以向杨丞相提出什么条件……
很快,城头上就像是出现了一对堆砌的雪人儿,还挺有夫妻相。
是夜,一连三封箭书射进了大宋的军营。
从城头是无法把箭射进军营的。
这显然是金兵从城头上用筐缀了人下来,趁夜跑到宋军营盘外,向里面射出的箭书。
三封箭书一枝被巡营宋兵当场捡到,一枝在次日一早太阳升起后才被发现。
至于第三枝箭,射到了一顶营帐的上面,直到拆卸营帐时才发现。
杨沅看到箭书,脸上便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还有九天便是正旦,大宋,即将收复它久违的国都!
……
正旦前第六天,杨棠和那懒朔风献城,杨沅接收汴梁城。
三天的准备时间,也嫌仓促了些,但杨沅已尽能地让宋军盔鲜甲亮、军容齐整。
比起当初灵壁大战后,他在宗阳宫前举行献俘礼时,这支兵马的队列稍嫌不够整齐,但冲天的杀气,却丝毫不逊。
十二门大炮,充当了礼炮,隆隆炮声中,旌旗猎猎,大军入城。
城头,金国的大旗被扯下,宋国的龙旗缓缓升起。
其实从三天前杨棠和那懒朔风决定投降,并且最终控制了全城时,就可以易旗了。
但,杨沅是个讲究仪式感的人。
他的这个仪式感,当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为了给进城的将士们看,给城中的百姓们看。
果然,尽管一天前,城中百姓就已知道守城的金军要投降,大宋将光复汴梁,还是因为这种隆重肃穆的仪式感,而热泪盈眶。
三十多年前,汴梁沦陷。
今时今日,汴梁城里中年以上的百姓,对这段历史还是记忆犹新的,他们如何不泪如雨下。
战马嘶鸣,铁甲铿锵,宋军将士排列着整齐的队伍进入开封城。
金军已按要求,列队投降。
他们的刀枪,放置在一起,在御街上堆如小山。
杨沅身穿黑漆顺水山文甲,腰悬长剑,骑一匹乌骓马,宛如铁铸的战神。
当他的大旗飘扬进入御街两侧无边无沿的人群眼中时,那人潮便呼啦啦地跪了下去。
“杨丞相!杨丞相,王师回来啦!”
号啕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了一起。
此时,金国特使蔡珪的车队,已经到了滑州(滑县)。
他们于冰天雪地之中,走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赶到滑州时,适逢滑州黄河冰面开裂,由此渡河太不安全。
这要是走着走着,那一车车的宝物和三个美人儿掉进冰窟窿里,那可真就是叫天不应了。
因此,蔡珪决定,在此歇宿一晚,明天启程,绕行一段,另择安全道路继续前往开封。
滑州此时仍在金人手中,蔡珪还不知道杨棠和那懒朔风献城,杨沅已经收复开封。
次日一早,蔡珪的车队继续启程,这一绕路,便多耗了一天半的时间。
这一日傍晚,蔡珪的车队抵达了陈桥。
陈桥驿的驿丞听说有打着金国旗帜的车队自北而来,不由大吃一惊。
他忙不迭迎出馆驿,蔡珪车队的侍卫颐指气使地道:“我大金国皇帝陛下特使蔡大人驾临,立即准备上好房间,准备饭食。”
那驿丞惊声道:“皇帝陛下的特使?你们怎么还来这里?
你们不知道么,开封城,已经被大宋丞相夺下了。”
“什么?”那侍卫不由一呆。
驿丞也不敢说他们已经接到那懒朔风派人传讯,说是不日就要派人来此接管。
生怕这么说惹恼了这金国特使,一刀把他砍了。
驿丞只道:“你们还是快快原路返回吧,真叫宋军看见了,想走也走不了啦。”
“本使节就是奉皇帝陛下之命,来求见大宋丞相的。”
蔡珪从车上走了下来,虽说宋军已经收复开封的消息,让他也大吃一惊,但是倒也不慌。
反正他就是冲着杨沅来的。
“安排房间、饮食吧,明日一早,本使就要赴开封城,拜谒大宋丞相。”
蔡珪回首看了一眼那三辆帘帷垂挂的轻车,忙又嘱咐驿丞:
“对了,还要准备热水,多准备一些,今晚入住客人中,有三位女子,需要沐浴。”
明天就要拜谒大宋丞相了。
这礼物当然要洗白白擦香香,免得入不了那大宋丞相的法眼。
据说那厮虽然极是好色,眼界却高的很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