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六十二章 轮回转世
第二千四百六十二章 轮回转世 (第2/2页)风眼下方。
一男一女站在这里,早已恭候多时,驻守此处的风眼修士不见踪影,此时只有他们二人。
女修身穿一袭白裙,清丽婉约,时不时抬头看看风眼,眼神中有期盼、有欣喜,还有些忐忑,正是白颖儿。
她身旁的男子穿着一身干练的黑色劲装,身材精瘦,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正是双头犼,如今已经化形,改名秦犼。
察觉到白颖儿的心情,秦犼握住她的玉手。
被坚定有力的手掌握住,白颖儿的心情缓解了许多,轻轻依偎在他怀中,柔声道:“夫君,你说恩师会不会认可我们?”
秦犼皱了皱眉:“你我两情相悦,干他屁事!”
白颖儿听秦犼说起过他和秦桑之间的纠葛,也知道,秦犼虽然感念秦桑传他上乘功法,但一直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心怀不忿。
她轻轻掐了秦犼一下,嗔道:“不可对恩师无礼。”
秦犼不好发作,嘀咕道:“他还没承认你这个徒弟呢!说不定,他现在的修为还不及你呢!”
收到叱雷和白鹤传回的符信,他先是惊愕,继而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对秦桑谈不上恨意,细想起来,秦桑并没有亏待他,正因为那部上乘功法,他才能有今日成就。只是曾被秦桑当成坐骑,以他的傲气,每每想起来就觉得羞恼,一口怨气难解。
倘若秦桑现在的修为还不及颖儿,正好出一口恶气,虽然不太可能。
风暴界融入大千世界后,秦犼听到了种种关于秦桑的传闻,知道自己这个曾经的主人踏遍风暴界,每到一地都能搅动风云,不是简单人物。
“不要胡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无论恩师认不认我,他永远都是我的恩师!何况,没有恩师,我们早已老死在下界了,哪里会有今天?”
白颖儿瞪着秦犼,秦犼摸了摸鼻子,微不可查哼了哼,不再言语。
“听叱雷和白鹤的语气,恩师的修为肯定是我无法企及的,你在恩师面前不可无礼。到时我会求恩师出手,治好你体内的暗伤。”
“早就说过不是暗伤,而是……”
秦犼正欲争辩,看到白颖儿充满关切和愧疚的眼神,心下登时一软,又想到那部功法就是秦桑给的,说不定秦桑真有办法,便拥住白颖儿,轻叹道,“我也是这些天想起太多旧事,在你面前抱怨几句!为了你,我也不能和他翻脸。”
就在这时,风眼传出一阵波动,接着三道人影从天而降。
与白颖儿和秦犼重逢,秦桑也不禁感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秦桑对白颖儿的印象并不深,当初只是一个小丫头,跟着他修行了一段时间,秦桑对她的指点也谈不上尽心尽力,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只是断断续续听到过几次消息。
倒是双头犼,秦桑收服的妖兽不在少数,对这个傲气的家伙记忆犹新,现在看双头犼化形之后的神情,依稀还有当年倔强的影子。
看到秦桑温和的笑容,白颖儿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那时候父母还健在,恩师虽然不苟言笑,难以亲近,但每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让她受用至今。
她并非秦桑的入门弟子,之前连名分都没有,但在她心中,一直把秦桑当成师父。
当初她和秦桑分别后,经历许多劫难,导致双亲亡故,举目无亲,一直谨记秦桑的指点,方能不断精进,化险为夷。后和双头犼重逢,一人一妖相依为命,说来也是因为秦桑而结识。
待到风暴界飞升,风暴散去,她才知道秦桑的来历,便找上青羊观,却得知师父已经陨落,幸而李玉斧代师收徒,认下她这个师妹,才算入了门。
本以为此生永无再见之期,后来被雾瀑卷到这里,竟能在异域重逢,当真是造化弄人。
……
回想起往日种种,白颖儿感慨万千,这一刻她仿佛找到了最坚实的靠山,如释重负。莲步轻移,盈盈下拜:“颖儿拜见恩师。”
见白颖儿确实是真心实意,秦桑欣慰之余,又有些惭愧,“当初萍水相逢,不料还有机会再续前缘。既然你还认我这个师父,为师今日便正式收你为徒……”
看着喜形于色的白颖儿,秦桑不由想起其他徒弟,也不知他们如今境况如何。
“弟子拜见师父!”
终于得偿夙愿,白颖儿迫不及待叩拜秦桑,从今往后,便名正言顺自称弟子。
“起来吧……”
新收弟子,秦桑自有礼物相赠,不仅如此,以后还要帮白颖儿调理修为、规划道途,担起师父的责任。
他已经看出来白颖儿根基不稳,估计是强行突破埋下了隐患。
“师父,他是……”
白颖儿想介绍秦犼,被秦桑摆手阻止。
他目光一转,看向秦犼。方才秦犼一直站在一旁,冷眼看着他们师徒,表情紧绷。
秦桑看看秦犼,又看看白颖儿,戏谑道:“你还是没能逃出我的手掌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秦犼的脸色猛然一沉,表情险些绷不住,牙齿咬的咯吱作响。
“师父!”
被师父当面调侃,白颖儿俏脸飞红,却也暗自欣喜。师父能开他们的玩笑,说明已经认可他们的关系了。
白颖儿偷偷拽了拽秦犼的衣角,生怕牛脾气上来,顶撞师父。
秦犼无法,只得忍下这口气,被白颖儿拉着,不情不愿冲秦桑行了一礼,冷脸不语。
秦桑偏偏不放过他,摆起师父的做派,“我家颖儿可不能嫁给无礼之徒,颖儿叫我师父,你应该叫我什么?”
瞥见白颖儿哀求的眼神,秦犼长长吐出一口气,终于低下头,硬邦邦道了声师父。
“哈哈哈……”
秦桑放声大笑,“叫一声师父,还能亏待你不成?”
说着递给他一根骨笛,秦犼先是有些不以为然,依言催动,便有一篇经文浮现脑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