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胜弩营
第五十章 胜弩营 (第1/2页)入了军营后,刘羡便领着司马乂做系统的参观。
他们如今所在的营地,仅是常山国练兵所在之一部。因为原定要招募九千人做精兵,所以刘羡将练兵的营地分为三大部,一部三千人。为了尽可能保证训练的成效,每一部都不是按照寻常的军营,而是当一座工事完备、长期存在的军事堡垒去建设:
除去寻常点兵的校场、靶场、栅栏、营帐、马厩、仓库外,营地内还挖掘有壕沟,立有望楼,设有烽火台。甚至还修有学堂、铁官司、医馆等不寻常的民用建筑。
这些布置令司马乂大感惊奇,对刘羡询问道:“我读兵书,常以为练兵在简。为何府君安排如此繁杂啊?”
刘羡走在司马乂身侧,笑着向他解释道:“殿下说得其实不错,我在关西就是练兵在简,不过这方法并不能推行四海,也要讲究因地制宜啊。”
“因地制宜?”
“是啊,各地民风、环境不同,练兵的方法自然也有所不同……”
这并非刘羡第一次练兵。早在夏阳时,他就招募县兵数百人,所操练的,其实无非就是变换阵型,还有锻炼体力。后来在北地郡又招募了数千人,也是一样的办法。后来平叛的效果证明,这确实也就足够了,在面对胡人叛军时,无论将帅如何表现,战争是胜是负,士卒表现出来的作战素养,还是无可挑剔的。
但此次到了常山,稍加训练以后,刘羡就发现,以前的经验已经不能复用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关西的百姓生活穷苦,经常遭遇种种天灾人祸。
平日种着地力贫瘠的土地,收成已然不高,却还要遭受贪官污吏的盘剥,马贼与胡人的侵扰,甚至是乡亲邻里的诼害,若再遭遇蝗旱灾害,活下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关西百姓不得不在日常中就练就一身好武艺。这样,狩猎时多打一些猎物,争水争田时不落下风,马贼来时也有所顾忌。更有甚者,实在活不下去了,就自己当马贼。
这样的丁壮应征入伍,自然是上等的兵源,只需要注重纪律,熬打体力,再教授军令,就能很快成军。
而反观河北百姓,并没有这等困扰。哪怕赋税重些,他们活得总也比关西好,自然用不上争勇好斗。
更何况,自从曹操平定河北后,河北已经有近八十年没有经历过大型的战事了。灭吴以后,又是彻底的偃武休兵。这导致河北的壮丁别说阵型了,很多人连射术都没有入门。
因此,刘羡不得不从头开始练起。不仅要让这些新兵学会列阵,更重要的是,先让他们系统地感受到战争的氛围,建立起对战争的常识。相比之下,单纯的练武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考虑到这些,刘羡就借着建造营地的机会,摹拟各种各样的战场工事,让他们对战争的形态有个初步了解。
司马乂听完刘羡的解释,先是连连颔首,随后又失笑道:“那照府君的说法,河北人当兵,岂非百无一用吗?”
刘羡笑道:“当然不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关陇人有武艺不假,但他们大多生活贫苦,导致身材不高。虽说勇于私斗,但心眼也多,并不好驾驭。哪怕军纪三令五申,一旦作战不利,逃兵是止不住的。”
“河北人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说来说去,无非是缺乏锻炼罢了。但他们从小衣食无忧,身体底子好,虽然要花更多的时间训练,但事成之后,也更有勇力。”
“承平已久,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养成了河北人温良的性格,识字的人也多,这便于军中整顿军纪。练起兵来,也事半功倍。将来上了战场,只要将帅有能,反而更能发挥兵力优势。”
说到这里,众人都对刘羡的说法心悦诚服。
这时,一行人刚好走过靶场,司马乂对刘羡笑道:“刘府君刚刚侃侃而谈了这么多,就是不知实效,不妨让我看看,士卒的射术练得如何啊?”
刘羡伸手做轻便状,道:“殿下且观就是。”
此时靶场内正有近五百余名士卒在场中练射,这也是刘羡定下的规矩,由于射术是行军打仗的重中之重,因此,他特地令营中士卒分为五营,每日轮流在靶场练射一个时辰。
为了不浪费箭矢,士卒们先要练拉弓,能做到左右连续空引开弓三十次后,再用实物射靶。练到现在,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也不过三分之二。
因此,练射的士卒们也分成了三个部分。新卒在引弓练力,合格的士卒则在寻常练射。但还有一小部分士卒与众不同,吸引了司马乂的目光,因为他们射靶的方式,颇为与众不同。
首先是射箭的箭靶不同寻常,寻常箭靶,是以兽皮为靶,在皮上画好靶心与靶环。但他们用的靶却不是靶,而是一块蒙了厚牛皮的木桩,木桩不过七寸粗细。
其次是他们射箭的距离不同,练射一般要在靶前百步,而这些人射箭,却靠近到靶前二十步,方才射箭。
最注目的还是这些人用的弓和箭,因为他们用的弓甚长,比寻常的弓要长上足足一尺。而且用的箭也格外长,箭头才是最奇怪的,被打造的扁平,像个平平的小铲子,前头是弧形的。
只见一人将此箭搭在长弓上,以一个平稳的速度将其拉开。直到拉满后,他咻地一声放弦,那长箭从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咚地插入木桩上,赫然已射穿牛皮,深入到木桩之中。
司马乂见状,连忙快步走过去,吃惊地询问道:“这是在练什么?”
一旁随行的令狐盛介绍说:“这是为了应对禁军甲士,专门设计的铲头箭,又叫月牙鈚。”
“月牙鈚?”
刘羡走上前,从一名军士手中接过一支长箭,递给司马乂,解释道:“殿下应该知道,论起甲仗装备,洛阳的禁军是最为精良的。他们不仅人人带甲,其中还有相当的甲胄是铁甲,若要硬碰硬地正面对阵取胜,不管我如何练兵,恐怕也很难达到目的。”
“因此,我就在思考,能否从别的方向着手。”
“从弓箭武器着手,便是我的一个想法。”
刘羡命人解下木桩上的牛皮,展开来给众人看:“一般而言,用弩箭破甲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弓弩的成本太高了,现在开始造,恐怕时间已经不够。所以我就想着,挑选出善射之士,就用这种特制的月牙鈚射敌。”
司马乂看见牛皮上那个巨大的豁口,不由啧啧称奇,问道:“铲头箭一般是作为猎箭使用的,放血的效果极好,但破甲的效果一般。你用这种箭,怎么会有这样的威力?”
“是啊,寻常铲头箭,确实如此。我就是考虑到这些,所以才要用特制的长弓,改造特制的长箭,训练人在更近的距离,却又并非短兵相接的距离齐射。”
司马乂恍然,脑中顿时想象出在战场应用的场景了:
“在还未短兵相接的时候,这样一支箭矢,不管是射步兵还是骑兵,都足以一箭破甲,令对方丧失战力。若是射中了脖颈,怕是要连头都要射下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